三一二、未定(2 / 4)

大宋金手指 圣者晨雷 7059 字 2020-03-23

也渐渐让群臣生出畏惧之意,而且他上回发怒发得太过蹊跷,崔与之明白他是在担忧跳不出那些轮回怪圈,而群臣却不知道,因为赵与莒已在崔与之面前露出口风,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制度,一次两次糊表显然不行,需要把如今的朝堂体制推倒进行一次重建才可。

在赵与莒的计划中,自己要当四十年的皇帝,头二十年,他的任务是要加强皇权,把原本由官僚士大夫们控制的权力收到自己的手中,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些官僚士大夫们有所收敛。

就象拖雷看到的那样,赵与莒同样看到一个问题,便是这个时候改朝换代,都是换天子而不换臣子。虽然会有一批死忠之臣殉国,可作为官僚士大夫这个团体,除了少数蛮族入侵初期会遭受重创外,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权势都不会受到损伤,就是李世民那般英武的天子,想要将朝堂的权力从他们手中收来一些,也不得不靠提拔寒门子弟实行科举来进行。

而在这二十年之后,他再将权力一步步转移,转到由开明的官僚士大夫、新派的儒生、家道殷实兼营土地与工商的地主,最重要的是那些介于上层与下层之中的有恒产者,将构成大宋新的权力拥有者的基石。他需要在自己独裁的前二十年间,极大地培养出这样的人来,现在各地的初等学堂,便是在为这样的人进行知识准备,同时他大力推动产业革命,却始终将控制产业革命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资金与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的就是避免在完全自由竞争之中,产生足以垄断一切压制中产的大财阀。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他现在做的类似于穿越来的那个时空之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华夏大地上发生的事情政府依靠权力进行垄断和原始积累,从而一方面推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形成太过强大的财阀,而是形成一支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这些产业工人便是赵与莒计划之中的中层恒产者的基础,赵与莒深信,凭借自己的威望,在时机成熟之后再通过适当方式,比如在科举取士上变通一番,便可以将这些产业工人纳入整个国家的统治秩序之中,毕竟在历朝历代,禁过奴仆参加科举的,禁过商人参加科举的,可并没有禁过工人参加科举么。

“陛下最近威严日重,臣属皆望形纳拜,才有此事事情发生。”崔与之打趣道“这如何怪得陈贵谊?”

“倒不如说朕日胜一日的孤家寡人呢!”赵与莒忍不住牢骚了句。

“陛下还是说明白,那河东之事究竟如何处置吧。”崔与之道。

赵与莒正待说话,突然间灵机一动,这又是一个机会,一个契机。

“这事不已经交与卿了么,还来问朕做什么,朕若是事事亲历亲为,只怕有十个身子也忙不过来。”赵与莒打起了官腔“崔卿,朕一向看好你,你定然将事情办得妥妥贴贴,让朕满意……”

“臣只是牵个头,与臣可没有太多的干系。”崔与之立刻撇清自己“陛下,臣太老了,老糊涂,有时记事都记不牢,马上端午了,陛下这有什么好东西,是不是随便赐些与臣?”

“你还老糊涂?分明是老无赖!”赵与莒心中大骂,只不过拿这位惫怠的丞相也没有太多的办法,顿了顿,他慢慢啜着茶水,思考着是否要立刻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想做的,无非是“法治”而已。

但这个法治与长期同儒家的德治唱对台戏的法家那一套法治不同,其核心无外乎八个字成法面前人人平等。

廉政司要办的更是如此,正经的矿主,自然是不去动他的,可那些不正经的矿主,胆大妄为的贪官,哪一个背后没有靠山,哪一个不是如同章鱼一般八脚乱伸的!

“这样吧,朕拟个章程出来,廉政司的人……先给朕上学习班吧。”赵与莒放下茶杯,嘴迹浮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来“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