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千秋大业(1 / 2)

御昆仑 清诚 4450 字 2019-11-06

历经鱼九阳请辞一事的景文皇帝,终于将办公的地方从寝宫挪了出来,将朱批阅折之地定在了接待外宾,富丽堂皇的太和殿上。

往日里动不动就以死进谏,却没有丝毫作用的文官大臣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归结于祖先有灵,天佑大梁。

太和殿上,景文帝正认真的看着一处有关北方狄戎的奏折,不再假于女官宫娥之口。

当日鱼九阳入宫请辞之时,只字未提勤政的劝谏之言,只是言语几句趣事而已,可内里精神却深深牵动了这位新君的诸多心肠。

老人坚守了一生的显赫功绩与平淡言语,比什么慷慨激昂的死谏都要来的叫人震撼,以至于景文皇帝在面对往日里看不顺眼的年老文官之时,不自觉的便会想起鱼九阳苍老的样貌来。

于是为了他们为国事尽忠而辛苦一生,语气神情都比以往和蔼容忍了许多。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让一次散朝时年已古稀的一位文官大臣,感同莫名。

一众老大人还没有走到宣德门,便一个个老泪纵横,直呼大梁中兴有望。

中兴有望这四个字,对于人君来说是多么沉重的字眼?

景文帝李恒,皇位得来不正,早在民间士林,朝堂大臣们当中有无数流言。

每当这位新君所作所为稍有逾矩之嫌,早已作古的先帝与太子便会被人拿来与之比较,使得景文帝郁闷不已。

无数臣工百姓们都在念着先帝在位时的励精图治,民生富庶,国库钱粮充裕的功绩,只道是位英明的好皇帝,可景文帝志向并不在此。

大梁自经承平一朝的积蓄发展,早已民富兵强,合该一位锐意进取的君主,来凭此建立不世功业,为大梁开疆扩土!

太和殿中,有青衣楼分出来的谍报探子,正跪在御案之前汇报着狄戎使团的行程。

“启禀陛下,狄戎使团一行携带我朝书籍数十辆,又有公主銮驾同行,故而行程较慢,结合地方奏报与臣等推测,再有两日便会走出我大梁国境。”

奏报之人不敢抬头直视天颜,只能从眼角余光出隐约见到,御桌之后的那个英挺男子的下巴嘴唇,无声的列出些许冷然的笑意。

“出国境之后,杀!一应典籍就地焚烧,连一页残片都不需留!”

天下士林百姓中,对于这位大梁新君的不满大多因为这次和狄戎和亲,送典籍的事情而来,殊不知这一步正是景文帝李恒还是王爷之时就已经定下的谋划。

借狄戎之力登基大位,之后暗中伏杀,事后还能根据文德公主之死为借口发难狄戎,建功立业,正在当时!

“微臣明白只是不知使团之中的文德公主是否需要提前想办法告知?”

景文帝淡淡道“朕已将皇妹交付给了狄戎三王子,完颜霸。倘若狄戎使团护卫尽死,三王子也身死当场,我大梁公主何以幸免?”

奏报之人心头一愣,连忙收回目光叩头应是,小心的后退出了殿门,将这道冷酷的天家密令带了下去。

出了大殿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后背居然不知何时被冷汗浸透了。

他心有余悸的望了一眼太和殿,早就听说过天家无情,自己效命的这位年轻君主,更是将这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叫人不得不心头生寒。

密探退去之后的太和殿恢复了平日的安静,景文帝端坐于御案之前,沉稳如故的批阅着奏折,脑海之中不知为何,闪现出了那密探接到杀令时惊恐的眼神。

心头没来由的生出一股大怒,殿外侍女见议事的大人离开,想必是密会时间已过,捧着午间因政事延误的茶点便去给景文帝送去。

碰盘的时候,她还特意抬了抬双手袖口,露出一双极美如玉葱似的小手。

昔日在寝宫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