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白荣光做错了什么,他爱护女儿也罪不至死吧。”
“说的也是。”
“还有马翠苹呢?凶手只是单方面地了解情况,马翠苹却担下了别人的痛苦。”
“这些我倒是不清楚,不过像是那个教练,我是觉得挺可恶的。”
“而且凶手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伸张正义,那死者的家属们又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地之中?那些病患们又真正地得到解脱了吗?”
夏泽轩听了何凉所说的,也无法去反驳。这些案子中牵扯到太多的情感,还有不少未知的细节。想要三言两语就道清“对或是错”,都是不妥当的。
就像是一块魔方,将眼前的几面算是看的透彻,颜色也拼得一致。倘若翻到另一面,看到其他几面竟是拼得乱七八糟。
所以很多人在考虑问题时只会看到眼前的一面,觉得拼得很完整,在别人眼里又是另外一种结果。
这么一来,若是想要得到一致的认可,除了让凶手承认自己的罪行,就只能让死者站出来说自己确实死有余辜。
不过目前为止,想要实现后一种情况,从科学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想要实现前一种情况,又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