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身,睡着了。只是夜里醒了一回,听着外面山上风吹树枝的“沙沙”声,苏瑾瑶心里梗了一下。又抬头看看还搭在一边的古学斌的那件衣服,“哼”了一声,翻身又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还是个阴天,头一天阴雨蒙蒙的下了大半天,估计今天也是有雨的样子。
苏瑾瑶正琢磨着是不是赶早再去趟镇上,就听见外面有拨浪鼓的响声。
苏瑾瑶正好奇,这是谁家的孩子玩的吗?就见小城儿跑进屋道“二姐,刘大伯来了,你去看看不?”
“刘大伯?谁是刘大伯?”苏瑾瑶一时间楞住了,没有反应过来。这个人听着有点耳熟,可是她应该认识吗?
小城儿道“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货郎啊。他一直收我的柴,我还在他那买的鱼线啊。”
“哦,记起来了。”苏瑾瑶这才想起来,当初她听小城儿说起这个刘大伯,她就说要去看一看的。因为她也打算着做点小生意,但是想要先看看人家真正的货郎是怎么卖货的。
苏瑾瑶感觉穿衣服、穿鞋,洗了脸就要跟着小城儿出门。
苏菲儿在身后叫住他们两个道“你们一早上就出去干啥?不吃饭啊?”
“吃,回来吃。刘大伯来了,我们去瞧瞧有啥新玩意。”小城儿满脸的热情,急巴巴的拖着苏瑾瑶就出门了。
原来,那拨浪鼓就是货郎手里的一个家伙,比小孩子玩的要大许多,摇起来声音也更响。走街串巷的时候摇着拨浪鼓响,听见的人就知道是货郎来了,也省着扯嗓子吆喝了。
苏瑾瑶和小城儿跑出来,就见那货郎周围已经围了几个人。倒是小孩子居多,应该是小孩子看着货郎手里的拨浪鼓和扁担上挂着的小玩意很稀奇。
而各家的大人,尤其是喜欢热闹的妇人们,应该多半都在做早饭,所以出来的没几个。
眼见着孩子也围了三、四个了,那刘大伯就把肩上的扁担放下来。他挑着的担子前面是个箱子,后面是个箩筐。
把箱子打开,居然是可以折叠的。掀开后是一层一层的,可以展开,再用木棍一支,就成了个简易的小货架。上、下一共四层,小到针线、大到锅碗瓢盆,都摆在这箱子上,算作是个展示。
而那后面挑着的箩筐,应该就是装的货物了。凡是在前面货架上看好的东西,都到后面箩筐里拿了卖。
小城儿是个爱说话的,和这个刘大伯也比较熟。拉着苏瑾瑶一直到了前面,笑着问道“刘大伯,今天这么早就来啦。咋就挑着个担子,你的小车呢?”
“呦,城儿啊。昨天不是下雨嘛,我的车子在丁家堡子陷住了,拖上来就有个轮子不好使了。我就没急着赶回去,在丁家堡子住了一晚上,车子也放在那修了。我赶早翻过山,挑着担子过来走一圈,估计车子修好了,我就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