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归家荣养的翰林学士杨老大人的贵居呢!
若是问路边小儿陵水县的如今的县令是谁,恐怕没人能答得上来。
但若问起杨老大人,那便无人不知了。
那可是为圣上执笔写过诏书的大人物。
杨老大人考取功名时已过三旬,新帝登基后他便致仕,因此在朝为官的时间并不算长。
但他在民间风评极好,虽为文官,但敢于谏言,拉下了不少贪官污吏。
杨老大人的大孙女我也有所耳闻。
但不是因为痴迷刺绣,而是因为她连被退亲三次,如今已年过十八,却还待字闺中。
杨家的家世好,家风正,按理说子孙不愁嫁娶,但凡是与这杨大姑娘定过亲的人家,前脚下定,后脚必有祸事。
这样还有谁家敢去求娶?就连杨家其他子孙的亲事,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可怜杨家大姑娘连话都没和未婚夫说上一句,就被按上了克夫的罪名。
她必定伤心欲绝,只能在家刺绣打发时间了。
我脑子里瞬间浮现出了一个姑娘拿着绣活倚在窗边哭得梨花带雨。
这活儿我得接!还得好好接!
“我先估摸着样式编上一个,三日后魏公子派人来取可好?”我打算把竹篾染色风干,然后再编成绣筐。
“三日啊!时间……”魏公子预言又止。
“三日便三日吧,到时叫杨小姐差了婆子来请姑娘入府,若是有什么需要改动的,也不需要再传话了!”
我点了点头,年长公子这番安排倒正和我意。
一来这自用的东西怎么趁手还是主人说了算,二来就是好奇了,我确是想看杨家大姑娘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子。
照理说我应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但叶儿巷离后街着实不算远,更何况是去杨家见女眷,想必就是顾三娘,也挑不出理儿来。
雨声淅淅,白衣油伞。
“赟珩赟珩,让你外祖家的仆妇多搜罗点猪下货……”
“秀亭哥,怎的你也和他们胡闹,那吃食确有那么美味?”
“若是被那姑娘知道你们诓她上门做饭,指不定烧了杨家的厨房!”
“子谦,你还好意思说,你是吃的够够的了。咦?这不是你出的主意吗?”
“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