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三章 聚变曙光(2 / 3)

也只比盟少05。现在,你们应该清楚你爸的能量有多大了吧?”

结果李鹭不喜反惊,忧心忡忡地问道“吴教授,国家会容许我爸手里掌握着这么多的金属锊吗?”

原本他以为自家金属锊的储量应该还算可观,但没想到可观到了如此地步,都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了。

“放心,你爸的绿能公司是‘锊’元素的发现者,也多亏他们选择了及时上报政府,咱们国家才能先下手为强,从而确立了金属锊上的霸权。

你爸的贡献,上面的人是不会忘记的,更不用担心中央过河拆桥。

而且绿能公司是上市公司,你爸手上只有只握有控股权,其它股份几乎都在四大行的手里,也算是一种变相地收编吧!”吴教授详细解释道。

“既然如此,那我爸为什么每年都要在科研上投入上千亿的资金,我还以为他这是在破财免灾呢?”李鹭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妥,这个问题似乎有贬低老爸的意思。

吴教授右手有规律地拍着大腿,沉思片刻后说道,“具体什么原因,你们俩当儿子的都不知道,我这个外人就更不清楚了。

不过据我推测,应该不在乎下面两种可能。一是,你爸担忧过头了,他应该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在国内的地位二是,你爸高瞻远瞩,想走高科技创新企业的路子。”

“我猜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可能是考虑到李鹭兄弟俩的感受,吴教授紧接着补充了一句。

“我也觉得是后一种。”李鹭赶紧附和道,虽然他和老爸打关系并不那么融洽,但在外人面前,老爸的形象还是要维护的。

“嗯,李董对科研的热情和大方,在圈内都是人所共知的。咱们的可控核聚变项目,这几年之所以进步的这么快,也有你爸的贡献。”

说起可控核聚变,李鹭的兴趣又来了,庐州一直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前沿基地。在他上学的那会,学校就曾多次组织过参观活动,他至今记忆犹新。

“吴教授,冒昧问一句,这个可控核聚变工程,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功?”

“短则七八年,长则二三十年吧,至少还没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地步。”吴教授幽默道。

“哈哈……”车里几人会心一笑,大家也都听说过这个

梗。

“‘人造小太阳’已经不是有生之年系列了,我不一定能等的到,但你们这一代人肯定是没问题的。”吴教授斩钉截铁地说道。

“能告诉我,工程当前进展到那一步了吗?还有,目前最大的门槛是什么?”李鹭再次问道。

吴教授看向爱徒,“李轩,你不是一直都在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吗,就由你来回答吧!”

“好!”

“可控聚变目前最直接的两大难题,首先是约束容器,它不仅要能承受10的8次方级别的温度,还必须完全隔绝热源。

用通俗来说,就是里外完全隔热,不能因为等离子体与容器碰撞而降温。

这个难题,因为‘锊’元素研究的突破,出现了一大批新材料,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已经搬开了这块拦路石。”

“其次,是如何实现长久的自持燃烧,以及如何廉价使用高效的电磁约束。

在这一关上,我们也有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常温超导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依然还有一段不远的路要走。”

李轩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道,然而学渣就是学渣,李鹭一句都没听懂。不过,他倒是记住了“超导”这个关键词。

“超导?二弟,这不是你的专业吗?”

“没错。在国内,老师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大拿,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李轩自豪地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