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刘綎在云南、在贵州、在朝鲜之时,怎不见又这许多无奈?” 陈矩道:“皇爷息怒,云南、贵州、朝鲜都与西域不同。譬如云南,乃是大明固有之地,当地土司虽然在莽氏缅甸支持下叛乱,但毕竟我有云南可以依凭,待朝廷大军一到,他们自然望风而降。贵州情况也是这般。 至于朝鲜,当时倭寇虽然凶横,但却有靖国公亲统大兵经略平倭,刘綎不过是靖国公麾下一将,只要忠心敢战即可,别事自有靖国公决断。” “西域则不然。”陈矩继续道:“西域之地,朝廷虽然收复,但当地胡虏与我大明离心离德,且多有信奉回教者,其教义与我华夏殊为不同,因此朝廷大军虽强,一战而驱逐残元势力,但却未必能令其真心归顺。” “况且,西域地域辽阔,多是游牧之民,一旦叛乱,其来去如风,朝廷大军即便想要平叛,也恐一时之间难以捕捉其主力。而当地又多有回教寺庙,其阿訇往往在当地颇有威望,一旦其挑唆信众,便极容易引发大规模叛乱。” “因此,刘綎此举,也是为了防止叛乱扩大,不得不出此下策。” 朱翊钧刚才那样说主要是火气上来了,觉得西域此时出乱子有点打他的脸,此刻经陈矩一劝,也知道这事儿不怪刘綎,甚至都不能怪额尔德木图——毕竟他是在维护朝廷威严。 皇帝想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冷哼一声,道:“难道朕的江山,还要看那些阿訇的脸色不成?” 陈矩苦笑道:“皇爷自然不必看那些阿訇的脸色,但当地百姓却多受其影响,此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域毕竟丢失数百年之久,并非久服王化,一旦当地百姓受其挑唆,便极容易引发叛乱。因此,朝廷在西域的治理,还需多加小心才是。” 朱翊钧刚刚强压住的火气又上来了,冷笑道:“多加小心?多加小心就是放纵那些刁民打死朝廷命官?朕看就是太过小心了,才会让那些刁民如此胆大妄为!” 陈矩叹了口气,道:“皇爷,刘綎也是为了朝廷的大局着想。毕竟西域初定,人心未附,若是朝廷大军过于强硬,只怕会激起更大的反弹。” 朱翊钧冷笑道:“更大的反弹?如今不就已经是更大的反弹了吗?” 陈矩道:“皇爷,如今虽然有些反弹,但毕竟只是少数刁民所为,若是朝廷大军能够迅速平叛,未必不能震慑其他心怀不轨之徒。” 朱翊钧心头依旧有火,但也知道陈矩所言才是正理。他不再强拗着嘴硬,反而陷入沉默,只是鼻息粗重,显然心情极差。他当然知道,西域的稳定不仅关系到大明此处新边疆的安全,更关乎他作为一代圣君的名声。 “皇爷,正如此前靖国公所言,西域之地,民族众多,信仰各异,加之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事确实难以一蹴而就。”陈矩见皇帝面色凝重,轻声劝慰道:“但皇爷英明神武,定能妥善处理。” “别扯这些没用的。”朱翊钧摆了摆手,道:“朕知道,治理西域非一日之功。但这次叛乱,显然是有人故意挑拨,企图破坏朝廷的治理。对于这种行径,朕绝不会姑息。” 朱翊钧这算是清醒过来了,不再说刘綎打算快速平叛有什么不对,也不再纠结封禅、拜谒之后,西域马上要再次大动兵戈是有损他的名声,而是开始有了决断。 他沉吟片刻,然后问道:“日新昨日是如何票拟回复刘綎的?” 陈矩答道:“靖国公的票拟是命刘綎果断镇压叛乱,但同时也要求刘綎要注意手段,控制烈度升级,控制打击范围。按照靖国公票拟所言,这次平叛需得坚持只打击恶意反叛者,不可扩大到普通百姓……总的来说,便是只诛首恶,余犯从宽。” 朱翊钧点了点头,高务实的决断还是很中肯的,现在确实需要在果断镇压与保护平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