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剧变(2 / 3)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792 字 4天前

听闻皇帝这话,反而冷笑起来,道:“皇上如今倒是多愁善感起来,却不知失去目标的并非只有常洛。皇上,我且问你,若是常洵也变得如常洛一般自暴自弃,你是不是也要与我说一句,是你害了常洵?”

到底是宠妃,当着皇帝的面你啊我的,一点规矩都不遵守。

朱翊钧对此倒是丝毫也不介意,反而点头道:“常洛死于王府的消息传来,朕确实马上就想到了这一可能,也正因如此,朕明知道常洛的死因大抵便是乐极生悲,却仍然悲愤交加,不惜大动干戈……朕知道,朕就是在怕。”

他如此坦诚,反倒让郑贵妃都无话可说了——不是被说服,而是气得无话可说,只能连续冷笑好几声。

朱翊钧有些过意不去,安慰道:“常洵不比常洛,朕除了给不了他太子之位,其余方面却是尽量满足,不仅将他封地定在古都洛阳,还给了他享用不尽的财富……”

“那是他想要的么?”郑贵妃忽然一扫之前的怨愤之色,叹息道:“大明的藩王过的都是什么日子,皇上难道不知道?

您可别忘了,您那位元辅虽然在开藩禁之时没有动王爷们的利益,但那不过是他习惯于徐徐图之,而且就当时而言,做到那一步已经为朝廷财政松绑不少了。

继续阅读

可是,若将来又有财政紧张之日,您以为他不敢再出杀招,干脆将藩王封地也一并收回,每年就给那几个大子的年俸,让那些堂堂亲王郡王,连王府下人都养不起几个?哼,王爷?王爷就不是他案板上的肉了?”

朱翊钧一时无言,他知道郑贵妃这话还真不假,以高务实的处事风格来说,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他肯定不介意对藩王动手,而且一旦动手,必定是早已布置妥帖,没有哪一个藩王能有丝毫挣扎的余地。

朱翊钧沉默了一会儿,也不知是安慰郑贵妃还是自我安慰,道:“日新不是那种人,他知道朕对常洵的宠爱,不会拿常洵如何的。”

“呵呵,说得好呀,皇上。”郑贵妃又忍不住冷笑起来:“那他知不知道皇上对臣妾的宠爱,怎么就拿臣妾下手,硬是把臣妾从皇贵妃贬回贵妃了呢?又或者说,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其实是皇上授意他的?”

朱翊钧顿时皱起眉头来,不悦地看了郑贵妃一眼,责备道:“怎么说话呢,朕待你如何,难道你还要怀疑不成?”

郑贵妃听了这话,忽然怔怔地看着朱翊钧,好半晌才突兀地问了一句:“皇上,定陵是不是已经修成了?”

朱翊钧愣了一愣,回答道:“从万历十二年开建,到万历十八年便已大致建成,后来这十几年都是在持续修缮完善……你问这个作甚?”

“有臣妾的位置么?”郑贵妃不答反问。

朱翊钧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柔声道:“按例,寿宫主墓室只有帝后二人的位置,不过你不必多虑,此事朕早有安排……朕给主室留了三个位置。”

郑贵妃面色稍霁,但很快又变得有些恍惚起来,有一种惆怅满腹却不愿提及,憋在心里以至神思不属的异样。

朱翊钧感觉出她的不寻常,但以为她是听了这番话而有所感动,之前的抵触心理降低了一些,因此趁热打铁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至少你我总能生同衾死同穴。至于常洵,儿孙自有儿孙福,便是皇帝,也管不了那么远了……”

此言入耳,郑贵妃的双眼逐渐恢复了聚焦,忽然轻声道:“皇上,有您这番话,臣妾也就有了主意。今后若是臣妾先走一步,请皇上无论如何莫要有违今日之言;倘是……倘是不幸皇上先走,臣妾也会尽快安顿好常洵将来的事,然后便来与皇上团聚,绝不拖延。”

朱翊钧直觉这话说得太不对劲,不由眉头大皱:“好端端的,爱妃何出此言?且莫说你我谁先走一步这等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