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武田的大义名分(上)(2 / 3)

很不安的,私底下已经做好了与毛利家展开对抗的准备。届时将不得不对长宗我部元亲乃至三好康长、十河存保等人大幅让利,诸如大友、尼子、浦上之类的往日“逆贼”也要毫不客气地大胆勾结。

这段时间内,织田信忠和德川家康又一次向京都发来了求援信件。

据说武田家仅仅是在秋收阶段安静了大半个月的功夫,之后又立即活跃起来,现已发动了超过四万大军,兵分三路,蠢蠢欲动,其中进攻远江的一路主力有两万五千人以上。

织田有三万五千人,德川有一万八千人,总兵力其实是占优的,但小规模冲突接连失败,处在明显的下风。

派去“质询”武田家的细川藤孝,没有得到任何有意义的回应,甚至他本人都被软禁,无法返回御所。

好在细川藤孝乃天下闻名的文学家,武田信玄也是个体面人没脸加以苛待。

对此,将军大人显然是勃然大怒,宣称要“严惩狂悖之徒”。

然而……

幕府上下众臣,却是在足利义昭的命令下,挖空心思寻找山城国附近国人豪族身上的错漏处,借着各方势力都无暇顾及京都的机会,以“内通武田”为由头大肆株连。

一时间许多规模在一千石以下的无名小卒受到驱逐或者减封的惩罚。

平手汎秀在和泉岸和田城与京都御所之间来回折返了几次,对幕府的行为表现出“既不反对也不赞同”的态度,只是不断地强调“一定要查证清楚,不可冤枉了忠良”之类的废话。

自然是被当做耳边风的。

将军大人根据惯例是安居幕后,不会亲自上阵。这是为了效仿父祖先人,保持尊贵的排场与神秘感。按说足利义昭其实是很讲究实用主义的,可偏偏在这一点上遵循传统规范。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权力机构,幕府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很多的“优良传统”。

比如层级冗余,结构臃肿,制度僵化,不接地气等等。

就说“借内通武田之名掠夺周边土地”这件事情,表面上,帮将军大人分忧处理此事的,主要是重臣三渊藤英。

但这家伙只是夸夸其谈而已,连数量并不多的书状都懒得逐一过目,实际上负责的是蜷川亲长。

而真正身处一线做事的,其实是伊势贞兴、明智光秀、木下秀吉等几人。还有对南近江一带颇为熟悉的柴田胜家从旁协助。

最强大的织田、浅井没工夫管,平手不打算管,而次一级的又管不着。

松永久秀没怎么露面,他儿子久通表现得很诡异,对幕府的举动大唱赞歌,还主动揭发自家一个外样家臣,并将没收来的领地进献给幕府。

结果很多受害者找到“暂代南近江事务”的竹中重治那里求情。

以竹中重治的智商理应反应得更快一点才是,但他起初并不做声,直到有人上门求情,才站出来,以第三者身份,与伊势贞兴等人谈判磋商。

……

平手汎秀整军备战之余,能感受到这一系列事件当中的阴谋味道。

但比起这个,他更关注的是另一个问题——武田信玄竟然如此大胆,公然软禁幕府使臣细川藤孝。

岂不等于是打足利义昭的脸吗?

大义名分还想不想要了?

你军力再强,总有个能公之于众的口实,才能让军上下团结一心,令墙头草们闻风而降。这一点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以“甲斐之虎”的作风来看,他绝对不是一个不在乎政治影响的人,如此作派想必应该是另有后手,有恃无恐了。

那这个后手究竟是什么呢?

值得深思。

私下里平手汎秀与堀尾吉晴、岩成友通、小西行长、多罗尾光俊等人浅尝辄止地谈了一下这个话题,交谈了一些看法,不过都没什么有意义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