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一品诰命(3 / 9)

写了在枯水期抓紧时间两个月之内修缮好京城这条护城河。

结果,江智远简直逆天了,全线开工,仅仅用了短短四十六天时间速战速决不说,还在两个人流量大的地方给架了两座过人的石拱桥。

验收的时候江智远邀请他上去看看。

站在桥上李大人心里感慨万千。

就这样的速度和质量,自己交给下面的人真正是干不出来。

等知道整个工期修缮费用开支后他哑然了。

“一共花了三万两银子,这其中伙食开支用了一万两,余下的两万两银子是用来买了石材之类的建材。”江智远笑道:“本官也是占尽了管理劳役赋税的优势。”

“人多确实好办事。”李大人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对江智远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六部之中,最厉害的是吏部。

掌管着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勋封、升降和调动等事。

除了皇帝钦点的官员,一般的官员升迁调动都要经过吏部的,吏部尚书黄大人的权力实际上最大的。

但是,最近出尽了风头的是户部的尚书江智远。

先是和兵部朱大人掐得厉害,然后接过了自己手中的烂摊子。

当这些工程摆在眼前的时候,李大人不得不感慨,朝中若是人人都如江智远,何愁不国泰民安。

李大人验收了京城的户城河后给予了肯定的答案,这让江智远感激不已。

“李大人,一个人做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得到人的认可。”江智远和李大人并排走在宫殿前:“智远年纪轻,做事易冲动,也得罪不少的人,但是智远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因为觉得李大人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待他和他所做的事,江智远就有一种寻着知音的感觉了。

在言谈举止之中透着亲昵,再不是那咄咄逼人的样子。

“江大人,本官虽然比你痴长几岁,但是却再没有江大人这般的豪情。”李大人感慨良多的,曾经的他也是想要做出功绩,为国为民什么的。

在京城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之后,他自己本不是那种会算计的人,却也学会了避开锋芒,学会了明哲保身。

就像这次修缮护城河之事,他其实不应该当甩手掌柜的。

面对江智远掏心掏肺的说着自己修缮前前后后的细节和注意问题,李大人听得暗暗称奇同时也羞愧不已。

嘉靖帝坐在金銮殿上第一次听见了朝堂上不再是单纯的反对江智远的声音就诧异的看了工部尚书李大人一眼。

这是一只老狐狸,他一般不会出头的,这次却是例外的。

看来,江智远还真是有些能耐。

“皇上,微臣看了江大人修缮京城护城河的全程,臣在想,以后所有的州县城池的修缮其实都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有效的缩短了时间还能节约不少工程款项。”李大人抬手禀报,这是对江智远的再一次肯定。

“准奏。”嘉靖帝看向江智远的时候脸上总算有了一点松动。

年轻人能闯会闯总是好事,但是闯得四面树敌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自己可是准备重用的人,万一哪一天闯得自己倒下去了岂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江智远还是太年轻了一些,要学会藏住自己的峰芒才行,更要学会圆滑。

朝中众臣被李大人的骚操作一下就打乱了节奏。

至少有数十人在江智远这儿碰了壁,一心想要怎么收拾他。

这一次他接手修堤筑坝大家都等着看好戏,结果却事与愿违,李大人有被收买的感觉。

他怎么心甘情愿的为江智远说话?

偏偏,这个工部的李大人也是一个榆木脑袋,习惯于独来独往,和朝中众人都不亲热,也不和朝中的人结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