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汤温度不够很容易鸡蛋不熟的。
中午一个白吉馍,或者一碗豆面条,也只要一块钱,就可以吃饱。
晚上可以吃点好的,一碗牛肉拉面或板面,或者羊肉拉面或板面,只要三块钱,还是大碗还能加一个卤蛋,吃不饱可以加一碗面不另外加钱。
(说一下,拉面是细的圆的面条,板面是宽的扁的面条。这是他们的区别。
或者去吃一碗饺子,也只要三块钱,还是大碗的,小碗的只要两块。
那时候的小碗就和现在饭店里盛汤的汤碗差不多,大碗要再大一个档次。
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挺能吃的,吃拉面都能吃完,再加面,现在让自己吃可能还吃不完。
不过那时候钱真的挺值钱的,到大城市生活,才发现钱越来越不值钱了,每月光吃就要好几千。
早上不吃很好一碗面条,就要二十块,面条还很少根本就吃不饱。
中午随便吃一点,就吃一个快餐都要二十五元一位。
快餐就和学校的食堂差不多,多少钱几个菜,饭不要钱,味道就不要想多好了,顶多是吃饱。
晚上要吃好一点,两个人就买着做,随便买一点菜也要几十块钱。
一天吃了当初上高中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感觉还没有那时候吃的舒服,钱花了完全没有享受的感觉。
走到卖肉夹馍的摊前,向老板问到“老板,多少钱一个?”
老板放下手中的活,抬起头说到“六块一个,现在物价都涨了,肉夹馍也涨一块,不然连本都不够。”
刘彦军拿出钱包买了一个,边走边吃,才涨一块,看来老板也是良心商家了,要是在大城市,非要十块还差不多。
又走到凉皮摊前买了一碗凉皮,花了三块钱,也是只涨了一块,看来家乡的物价还没有开始疯长,在家乡还是可以轻松生存下去的。
不过也是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不高,物价疯长的话,人们就不好生活了。
嗯!过瘾了。
想了好几年了,每次急匆匆的回来急匆匆的走,完全没静下心来品尝一下家乡的美食。
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刘彦军找到去青峰镇的公交车,坐到车上等司机发车。
县城到青峰镇是半小时一班车,无论有没有人,到点司机就会走。
而青峰镇到靠山村则是一天只有两班车,早上八点一班,晚上五点一班,方便学生回家,而从靠山村到青峰镇则是早上七点,和下午一点。
刘彦军是早上六点半坐的车,经过八小时高速,到小县城已经快下午两点多快三点了,不知道赶不赶得及赶上末班车。
不过来不及也没事,可以先去姐姐家,姐姐家就在青峰镇。
刘彦军的姐姐叫刘翠,比他大三岁,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过年回家的时候,相亲认识了姐夫,两人都同意就结婚了。
刘彦军从小是姐姐带大的,小时候跟着姐姐屁股后面,姐姐去哪他去哪。
小时候顽皮没少被姐姐揍,不过姐姐很疼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给他。
跟着姐姐玩,他们一批人都比自己大,自己比较小,也不让别人欺负他,有人欺负他姐姐总是把别打的老老实实。
刘翠的性格比较泼辣,心直口快,再加上天资可能不错,小时候还学了一点武艺,从小就是大姐大,是村里的大姐头,一直到结婚有了孩子性子才温柔起来,没有那么大的脾气。
刘彦军和姐姐关系很好,他心里也很尊敬姐姐,一直到上大学姐姐还一直支持着他的学费,上大学的学费姐姐出了大半,私下里还给他零花钱。
姐夫冯文章是一个中学老师,长的文文面面,看上去很有书生意气。人不错,没有什么性子,很顾家,在家里姐姐说什么就是什么,没什么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