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徽州商人(1 / 3)

改变 松一般坚韧 5574 字 2021-05-09

第七十三章 nt

陆成祥他们选了两家窑厂,定购了瓷器。大部分定购的瓷器,窑厂库房里都有现货;少部分还在窑里。不过窑已经停火,就等窑慢慢凉下来,就可以开窑出货了。因为窑不能凉的太快,否则瓷器炸了容易出废品。

陆成祥他们就轻松了,四处又转了转,看有丝绸便宜又进了些丝绸。这一天,几人在茶馆喝茶,听到旁桌一位从福建来的商人说,这里米太贵。陆成祥本来觉得这里米已经很便宜了,正要等张知木回来,决定是不是在这买些米呢。陆成祥主动过去搭讪,问福建为啥米那么便宜。那商人说,福建本来就产米,可是南洋那些商人,从咱大明运出去瓷器、丝绸,却没啥东西运回来,听说大明米贵,就都从安南运过来不少稻米。安南那地方一年能产三季稻子,米便宜得很。米到运到福建就运不出来了。福建这地方到处是山,路不好走,往外运一是运费太高,二是关卡收税太高。而且这里山高皇帝远,不但收税没个准,说多少是多少,稍有不满,就是毒打,没收货物。这些年,这些商道都有些荒废了。米运不出来,自然就便宜了。陆成祥问,那为啥不往北边运,那边米贵啊。那人说,这商品中,米是最便宜的,不值得再往北运,再加上运费就不值了。人家多运点瓷器丝绸回去啥都有了,就是在福建便宜卖,也是挣钱的,比空船来不知道便宜多少,所以人家就不费那个事了。

陆成祥一听,高兴的心都蹦蹦地跳,回来跟几人一说。阎伯驹说“知木回来知道这信,不一定高兴成啥样。这下好了,我们也可以到福建去逛一逛了。”

盼着张知木早点回来,几人心里着急,每天都派人在码头等着张知木。

终于等到张知木的船队回来了,码头上的人远远望见,就飞奔回去通知陆成祥等人。几人来到码头一看,张知木运回来一批石头,都不解。陆成祥说“哎呦,你大老远的就是去弄这些石头啊。”张知木说“别小看这些石头,我宁可丢了你定的那些瓷器,也不想丢了这些石头。”

大家雇车把石头,都运到一处库房。陆成祥说“瓷器都订完了,这两天就可以包装了。不过一有件急事,等你等得好苦。”

陆成祥说完,张知木一听,有这好事。想了一下说“你能把那福建商人请出来吗?,我想请他吃顿饭。”陆成祥说“这好办,我知道他住在哪里,现在没走。”

张知木又吩咐,把这些石头重新包装,别路上都散了。

晚上,那福建商人还带来两位苏禄商人和一位在苏禄经商的华人。原来这福建人是陪着三位来景德镇的。几人见张知木请客的档次,就知道张知木不是普通的商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大家就都不拘谨了。张知木客气一番,打听了一下福建的稻米的情况。不过,张知木更详细的问了,橡胶树的事情。那几个人都没听说苏禄有橡胶树。张知木进一步解释,说“那也叫会流泪的树,就是树皮割开会流淌出白色树汁液。这种汁液干了以后很有弹性,可以拉出很长。”这时,几人才明白。那两苏禄人说,他们那里有很多这种树。当地人盖房子用汁液涂房顶,可以防雨。听说这种树是好多年前,弗朗机人带过来的。张知木一听,非常高兴。比听到粮食的事还高兴。

张知木做了一个决定,现在人员分成两路。由柳成璜带领十个人,把在这里定的瓷器和石头运到扬州李茂那里。路上在南京把那里的货物和人员都带上。张知木带剩下的人直奔福建。张知木说“我们不能空手到福建,按西番商人喜欢的样式,定五万瓷器,还要定五万丝绸织物。明天我要去一趟徽州,陆先生定完货物和我一起去。柳成璜也要等我们回来再一起分头走。”

陆成祥说“这好办,西番商人定货量都很大,这窑厂家家都有存货,他们定的精品少,主要是量大就行。到窑厂一问就知道他们都喜欢啥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