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不投机(2/6)(1 / 2)

一个好演员,看到一个不错的剧本,里面又有非常适合自己的角色…  就好像你到会所,完事都离开了,然后瞥见了3号老师,恰好她是你梦寐以求的类型!  怎么办?  一定要来一次!  否则,你会很难受…  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太对,但意思大家都懂…  姜闻真的很喜欢《解救吾先生》,他喜欢华子那种桀骜的劲,除此之外,他更喜欢华子那种不讲规矩疯子形象!  剧本里,华子说的最多的一句台词‘你们是怎么抓到我的?’  包括被警察审讯,他的态度也是‘谁抓的我,我就跟谁聊!’  其实,单从演员形象来看,姜闻显然长得着急了点,二十岁的年龄四十岁的脸。  马未都那会去中戏找妹子玩,第一次看到姜闻,心里一阵暗讽中戏还有长这样的?  少年老成,声线偏粗,两耳外扩,浓郁的台词腔,作为演员而言,先天条件并不突出。  但他身上那股子桀骜、清高、倔强的性情确实像大院窑里烧出的特色鲜明的砖。  他接的戏大部分偏硬,身上柔和的部分似乎先天性营养不良…  不过,早期他愿意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塑造角色的弱环部分,例如陈惠义、溥仪、李莲英,还有程蝶衣等角色——当然,程蝶衣没能演成…  没什么用,还是张一谋懂他,《红高粱》,一部真正意义上具有姜闻辨识度的作品,骨子里的那种桀骜、孤高、生猛、野性的荷尔蒙因子得以充分地挥洒。  土匪余占鳌身上那股粗粝、匪气、侠肝义胆被姜闻诠释的有声有色,基本上还原了莫言书里人物的样子,也奠定了姜闻日后的表演风格。  吕潇然找他,就是看重了他身上的那股子生猛劲!  他知道姜闻不愿意接重复的角色…  姜闻自己说过不是钱的事儿,我觉着没意思。  《解救吾先生》肯定是个好剧本,华子这个角色,他也感兴趣…  问题来了,人家吕潇然似乎不太愿意让他更多的介入电影工作,只让他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那有什么劲?  那天回去后,他就把剧本扔进了剧本堆了,但是,始终放不下…  总觉这么好的角色被其他人演了,不甘心…  憋了两月,吕潇然始终不给他打电话!  那怎么办?  打听清楚他在东二环这边拍戏,直接杀了过来…  ……  到了酒店,看到一群人道别,姜闻有点懵,问“你…你这是杀青了?”  “嗯,昨天吃了顿杀青酒,姜闻老师,您先坐,我让服务员送壶茶!”  大概过了三分钟,吕潇然端了碗面条出现在姜闻的视线…  “不好意思,我还没吃早饭…”  姜闻摆了摆手“你吃你的,不用管我!”  吕潇然拿起筷子,开始吃面…  姜闻看了看他,然后问“我记得你这戏是上个月开机的吧?”  “…差不多。”  “怎么会这么快?”  “…这部戏是低成本喜剧,90分钟,全靠台词推动剧情,场景也就是个小超市,拍起来比较简单…”  吕潇然解释了一下。  “那也太快了,一个多月就杀青了?”  “没到一个月,27天拍完,我们准备八月上映!”  “那你怎么保证电影的质量?”  吕潇然停了下筷子“…我们拍电影之前就已经把所有的分镜头做好了,演员也都挑的最合适的,既有经验,也有演技,剩下的事情就是按照制片组指定的拍摄计划办事…”  这个是大部分剧组的工作流程  总制片表出炉后,会制定出详细的拍摄计划,具体到每一天的工作量,也叫通告单。  通告单会标明拍摄顺序、场次、场景、涉及演员、所需服装化妆道具、情节等等。  按照规定,一天拍多少镜头,好莱坞一般会把拍下来的镜头交给制片人审核,内地剧组是都导演中心制,拍完检查一遍就算完事。  吕潇然很喜欢这种规定,按规矩办事,才能让每件事有具体的流程可以走!  姜闻摇了摇头,显然对这种回答不感冒“你还是没说这么短的时间,电影的质量怎么保证!”  “这叫工业流程,剧组就应该这么干!”  “那电影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