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李懿文大感欣慰。
说实话,李懿文当初将南川交到吕齐手中,并未想过吕齐会有这番成就,当时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本想以后若吕齐不能胜任,便派其余人来接管。
不料吕齐的表现倒是出乎了李懿文的意料,不仅将南川管理的井井有条,还为为李懿文了不少蛮兵,成了梁州一大兵力储备库。
有功必赏,吕齐能有此表现,李懿文自然要给予吕齐一番封赏。
在对吕齐一番安抚后,李懿文便将心思放在荣山国之上了。
从孟良口中,李懿文了解到,荣山国处于南川以南方向,要想抵达荣山国,须穿过期间无数山川险阻方可抵达,当初孟良便是如此才抵达南川。
念此,李懿文不由眉头微皱,如此一来,要想派遣大军深入显然不行,那就只有走精兵路线了。
不过,在此前必须先了解荣山国情况,不然贸然领兵前去,恐阴沟里翻船。
于是,李懿文便向孟良了解起了荣山国情况,一番了解后,李懿文的惊讶的发现,荣山国,说是一国,还不如说是一郡好听。
荣山国总人数仅仅大约二十万左右,整个荣山国的兵力沒有超过五万,且其中除了藤甲兵外,其余士兵装备非常落后,几乎沒有像样的装备,战斗力自然比不过李懿文的军队。
也就是说,要想击溃荣山国,李懿文只要击溃荣山国的藤甲兵即可。
不过想到这,李懿文却是有些迟疑起來,藤甲兵的威力李懿文已经看到,仅仅是五百藤甲兵,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便可将成倍的精兵击溃,可见其战力。
而孟良说过,在他离开荣山国时,荣山国便已有藤甲三万以上,也就是说,荣山国五万大军恐怕大多可以装备藤甲,李懿文要想正面上击溃荣山国,并不容易。
除非,李懿文用火攻,或许可将这数万藤甲兵一举覆灭,可李懿文远征荣山国,为的就是这数万藤甲,若真的一把火将其给烧了,那他还要荣山国何用。
李懿文突然明白,怪不得演义中诸葛亮看见数万藤甲兵竟然沒有以俘虏为主,而是一把火全烧了,恐怕就是因藤甲兵战力太高,难以俘虏的缘故吧。
这下,李懿文不由头疼起来了,原本以为并不难的事情,现在想来,似乎并不容易啊,连神话般的诸葛亮都不能生擒,他李懿文能吗,李懿文还真不是很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