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德保毕竟是当过礼部尚书的,最是熟稔朝中规矩——和珅的闺女,等足了岁是要先进宫挑选女子,撂牌子之后才准自行婚配的;和珅提这事儿的时候儿,两个孩子还都小,这自然是违反规矩的。
和珅虽有些怏怏,可是规矩摆在那,也不敢如之何。
说来有趣儿,人家太上皇老爷子怕是也听说了这事儿,于是等和珅的闺女进宫挑选的时候儿,第一轮儿就给挑中了,指给了淳亲王家的第三代——贝勒永鋆,如今是贝勒嫡福晋了。
这门婚事,比起嫁给英和,自然是高嫁了,那和珅便也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后来英和长大,入翰林院,和珅便也自然没什么好难为人家的。
廿廿含笑垂首,“皇上在选用年轻人了,真好。”
.
廿廿入内,将胖娃娃画儿给皇帝看了,皇帝无奈地挠挠脑门儿,“……这些画儿,有的是爷给你看的,有的是绵恺的小画书,你就都拾掇拾掇给老二媳妇去了?”
廿廿含笑道,“绵恺也大了,想看书就看有用的去,这些他看了也没用……”
“那你呢?”皇帝盯着廿廿的肚子。
廿廿轻笑,“我现在可不欠皇上的,绵恺现成儿的摆在那儿呢;眼下呀,可是皇上盼着皇孙呢……等皇孙诞下,皇上再盯着我也不急!”
皇帝轻笑,将廿廿拥过来一起坐着,“爷知道……你这些日子来陪着爷一起忧心,辛苦你了。”
廿廿含笑莞尔,却不肯多说这个。
西南那三位主帅前脚连着后脚地死在军中,十月皇上下旨拨二百万银子过去,上月又拨四百万两过去……那仗要是再打不完,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朝廷用兵的颜面不说,这银子要泼进去多少才能完呢?
这西南的兵,都是福康安的兵,这些年福康安虽大捷无数,却也在军中培养起一个“毛病”来——以重赏来激励士气。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话没错,也是古往今来用兵的法宝;可是在军中,若这样的习气一旦养成,却也会令官兵们养成惰性。赏银子才肯拼命,不赏银子就拖着……福康安如今不在了,他手下官兵的这个毛病却还在,朝廷不得不这么泼银子下去,实在是贻害无穷。
整治这样的习气,需得先将这两场大仗赢下来再说,眼下说起,也只是叫皇上心下更烦忧罢了。
不过幸好,这两个月连续两笔共六百万的银子泼出去后,西南终于陆续传来捷报,苗疆之战,已经大捷。
这会子皇上终于能松一口气,便先叫皇上高兴着吧,那些扫兴的话,来日再说不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见廿廿不说话,便道,“老二的婚事办完了,接下来该是三妞的了。积累了一回经验,那三妞的婚事,自然也得交给你去。”
廿廿“扑哧儿”一声笑了,“皇上倒是着急,这简直都是前脚赶后脚了。”
不过廿廿实则早已经有了数儿。
一来三公主本来就是当姐姐的,今年理应先完婚的;二来,上个月皇上忽然赐索特纳木多尔济在紫禁城内骑马,廿廿就知道怕是要马上赐封为额驸了。
皇帝含笑点点头,“没错,爷明儿上朝就下旨,封那孩子为和硕额驸,赏三眼花翎,在乾清门行走。”
廿廿眼睛一亮,“皇上留三额驸在乾清门行走?那就是说,不用他回游牧地去,那咱们三公主自然也跟着留京居住了?”
皇帝哼一声,“那是自然。”
廿廿便笑着点头,“那这事儿我管了!”
原本还担心三公主这一走,諴妃怕是要哭上好些日子。虽说三额驸家的游牧地距离京师也不远,可终究是两回事不是?
廿廿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