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风光正好,如今一片积极向上的边城更是热闹的不像样
工地里“叮叮当当”的铁器交击声。全靠吆喝指挥的滑轮组,推着三轮车搬运砖块的人们......
驿站也在扩建中,整个边城都呈现在一种热火朝天的气氛中。
楚卿从椅子上起来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琢磨着让人做一个冰箱出来。
硝石的来处她定了一个海外船只供货,如今虽然算不上够不上日常供给,却也算不上紧俏货。
想干就干,楚卿抬脚就去寻人了,这天气干巴巴的,气候又多变,若不弄些东西解解暑气,那就太难熬了。
................................
帝玉珩的处境与楚卿的差不多。
棚户区的推倒重来十分顺利,但因为只靠他一个人的摸索进度便自然而然的慢了些。
尽管每日都与楚卿有书信往来与她请教一些问题,可也架不住他对基建是从零开始的。
风华倒是跟在楚卿的身边被浸染了一些,但却也没有切实操作过。
便是跟帝玉珩碰了面也只有两两对着楚卿的信件琢磨的份儿。
这一日又是如此
但是帝玉珩的手里却多了一个冒着森凉寒气的白冰棍,一旁的风华手里拿的却是红的。
两人对着面儿嗦着冰棍,研究着桌面上的示意图,半晌才开口。
“这事儿,依照姐夫你如今在朝中地位,想做自是能做下来的,但却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
帝玉珩嗦冰棍的手微顿,感受着唇边的凉意,眼中只有沉静
“此事不急,但今年雨水不丰,做些蓄水池和水磨与送水风车倒是适合....”
风华闻言戏谑的看了他一眼,嗦了口山楂味儿的冰棍,不说话了。
反倒是帝玉珩冷冷的斜睨了他一眼“这冰棍的生意你就别揽了,本王自有用处。”
风华能说什么?自是点了点头,这才绕到偏门悄声离开了。
帝玉珩嗦着冰棍,吃相依然好看的很,但看着风华离开的身影目光中却带着深意。
楚卿不在的这几个月,风华可谓是变化最大的那个人。
虽然还是那么个性子,可却不再是从前那个只知跟在卿卿身后的人了。
但不论风华有什么变化他都不会去深究的,更不会去跟卿卿说小话。
想着,帝玉珩就把楚卿千里迢迢教人运来的硝石送出了一半儿去。
按照一同递来的图纸,做一些冰棍出来,给那些街上的乞儿也孤寡老人找些活计。
还有那些工作服,也该纷发下去了,卿卿说了,员工的福利不能差。
谁能想到,这般外冷森冷可怕的人儿,竟然会这么听一个人的话。
这推房改建的不是小事儿,好在只是那些堪称难民的房屋。
除了朝中一些有心人关注,民间的也就是瞧个热闹。
谁也没想到,随着那砖厂的开工,棚户区的重建,竟是成了帝都一景。
帝玉珩的声望在那些真正的平民百姓间起来了。
先是推房重建。更是将他们安置的好好的。
家里那些男男女女都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吃上了饱饭不说,更是还有银钱拿。
不少饭食只有米汤吃饭都是数着米粒的妇人当时就跪了下来,搓着手感谢上苍。
那日楚卿穿着一身玄衣,看着那一幕,眸色深深。
后来,帝玉珩又开办了砖厂。
虽说招用的都是男人,可工钱高,还每日两餐都能吃个肚饱,余下的银子几乎就是净剩。
天老爷啊,不过是两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