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笑道“是欲如此。孟达试猜之,合献与谁?”
孟达笑道“非刘君礼不可。”
三人都抚掌大笑,法正问张松道“兄明日见刘璋,当若何?”
张松建议说“吾荐二公为使,可往荆州。”
法正、孟达二人答应了。第二天,张松见刘璋。刘璋问“干事若何?”
张松回复说“曹操乃汉贼,欲篡天下,不可为言。彼已有取川之心。”
刘璋唉声叹道“似此如之奈何?”
张松进言道“松有一谋,使张鲁、曹操必不敢轻犯西川。”
刘璋问道“何计?”
张松说道“荆州刘君礼,与主公同宗,仁慈宽厚。赤壁鏖兵之后,曹操闻之而胆裂,何况张鲁乎?主公何不遣使结好,使为外援,可拒曹操、张鲁矣。”
刘璋思虑了一会儿说道“吾亦有此心久矣。谁可为使?”
张松说“非法正、孟达,不可往也。”
刘璋于是召二人前来,修书一封,令法正为使,先通情好;次遣孟达领精兵五千,迎刘度入川为援。正商议间,一人从外闯入,汗流满面,大叫道“主公若听张松之言,则四十一州郡,已属他人矣!”
张松大惊,一看那人,正黄权,字公衡,现为刘璋府下主簿。刘璋问道“刘君礼与我同宗,吾故结之为援;汝何出此言?”
黄权说道“某素知刘度宽以待人,不拘小节。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兼有诸葛亮、李儒、贾诩之智谋,赵云、潘凤、李傕为羽翼。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刘度安肯屈居主公也?若以客礼待之,又一国不容二主。今听臣言,则西蜀有泰山之安;不听臣言,则主公有累卵之危矣。张松昨从荆州过,必与刘度同谋。可先斩张松,后绝刘度,则西川万幸也。”
刘璋问道“曹操、张鲁到来,何以拒之?”
黄权说“不如闭境绝塞,深沟高垒,以待时清。”
刘璋斥道“贼兵犯界,有燃眉之急;若待时清,则是慢计也。”
刘璋于是不听从黄权的话,派法正出行。又出来一人阻止说“不可!不可!”
那人正是刘璋帐前从事官王累。王累顿首说道“主公今听张松之言,自取其祸。”
刘璋却反驳道“不然。吾结好刘君礼,实欲拒张鲁也。”
王累解释道“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刘度入川,乃心腹之大患。况刘度先前已略我巴郡,已有相并之意。今若召来,西川休矣!”
刘璋叱道“勿再乱言!刘君礼是我同宗,先前从你之言,致使我兄弟伤了和气。今其诚心来归附,他安肯夺我基业?”
刘璋便斥令二人出去,命法正便行。
法正离开益州后,径取道来荆州,来见刘度。参拜完毕,法正呈上刘璋的书信。刘度看完大喜,刘璋果然让他进川对抗张鲁,刘度于是设宴款待法正。
刘度知道法正擅长奇谋,历史上夷陵之战刘备失败后,诸葛亮还感叹“若法孝直在,不使主公有此败!”由此可见法正的谋略。
酒过数巡,刘度屏退左右,对法正说道“久仰孝直英名,张别驾多谈盛德。今获听教,甚慰平生。”
法正谢道“蜀中小吏,何足道矣!盖闻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张别驾昔日之言,将军复有意乎?”
刘度装装样子说道“度尝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蜀中丰余之地,非不欲取。奈刘季玉系度同宗,不忍相图。”
法正建议说“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益州乃天府之国,以此为根本,凭川中险阻以成大业,易如反掌。”
刘度大喜,法正、张松倒戈,是取西川的天赐良机。这离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又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