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无财不足养道(1 / 3)

大道一书 谢丰收 5186 字 2019-11-06

“宁老伯,你怎么也在这里听书啊?”

谢丰收颇为意外,眼前的宁老伯早已不是五年前的宁老伯了,衣着打扮完全变了,人也看着显年轻了,甚至有些富态,从前的穷酸老先生模样丝毫不见。

“说来话长啊,走,我们去那边唠唠。”宁老伯搀着谢丰收向外走去。

通往窑前排的路是一条乡间小路,两人走在路上,俨然一对爷孙俩。

“宁老伯,五年不见,你变化太大了。要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相信。”谢丰收说道。

“那是,人总是要有变化的嘛。我老头子总不能一直靠着你们那几十个听众救济过活啊。何况,也靠不住啊,你这小子去蛮荒之地岐红山历练也不来给我打个招呼,害我一直等啊等,最后还是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你去岐红山了。

所谓祸不单行,就是原先有几个听众也不来听我说书了,城里那几家找我代写书信的人家也不找我了,一连好几个变故,导致我一个子儿也赚不到。最艰难的时候,我三天只吃一个馒头但是,我不能束手待毙啊,我得想出其他谋生的路子来啊!”

“这么说来,宁老伯你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喽?”

“可不是嘛,人不走到绝境,哪能激发出潜能?最简单的例子,五年前,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谈建凉亭说书了。如今不一样了,不但温饱不成问题,而且还要吃好玩好,就是‘风雨亭’也是我两年之前出资建的。”宁老伯颇为得意。

“风雨亭?”

“你买票进去听书的时候没看到牌匾上的字吗?这三个大字‘风雨亭’可是我亲笔写的。‘风雨亭’,人生经历几多风雨,就能看到几多彩虹!”

谢丰收明白过来了,原来那座新建的凉亭就叫‘风雨亭’。只是,他还是不明白,为何他建的亭子,说书先生却是应怀才?

见此,宁老伯好似看出他心里所想,道:“小子,你很疑惑,为什么老头子我出资建的凉亭,站在上面说书的却是应怀才,对吧?”

“对。”

“这很简单啊,应怀才说他的书,门票我来卖,我再给他支付一定的报酬。等于说,他是在给我说书。不但是他啊,就连以前在这窑前排说书的张仁德、李清平等他们十几个说书先生都在为我说书。”

闻言,谢丰收张大着嘴巴仅仅只是五年的时间,宁老伯他是如何做到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宁老伯想了想,补充道:“我这样说,你可能听不太明白,我就从五年前开始讲起吧”

原来,五年前,宁老伯说书所讲的故事开始做出了很大的改变。

他不再是只讲自己心中所想的故事了,而是讲一些和其他说书先生一样类似于‘废柴遭遇退婚,然后遇到某些机缘逆袭,从此一路高歌走上人生巅峰’的套路的故事了。

他本身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加上愿意讨好听众而编造一些故事。很快,他的听众越来越多。没出三年,几乎所有的听众都成了宁老伯的忠实听众。而其他说书先生的听众越来越少,到后面赚的打赏甚至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

这时候宁老伯提出了让他们为他说书的要求,自然,这些说书先生无不同意。

于是,有了一些钱的梦老伯在两年前拆了其他十三座凉亭,重新建了一座更大的凉亭,取名‘风雨亭’。

“可是,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何其他说书先生会沦落到靠说书无以维持基本生计的惨状?文无第一,难道宁老伯你说的书真的那么吸引人吗?能虏获所有听众的心,使其他说书先生说的书黯淡无光?”谢丰收问道。

“可以这么讲吧。”宁老伯道:“但准确地来说,我说的书和其他说书先生不一样导致的。他们所讲的故事都是短篇的,往往一场下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