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懂懂的未来(2 / 3)

于是这里渐渐的也就养成了奇怪的现象。

强盗有固定的地盘,成立了帮派,开始了洗白之路,每年来收缴财货,会给百姓留下大部分。

强盗也是人,镇民真要是抵死不从,那伤亡大了,也容易被同行吞并。

反正日子就这么凑合着。

活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易。

吃了饭,丞坐在凳子上,胳膊撑着脑袋。

芹娘在世时,家里虽苦,却不至于饿死。

屠夫他们几家帮衬,都会被芹娘拒绝。

肉,只肯要些下水。木,只肯要些碎木。

有时候别人拿着吃的递给小丞,芹娘都会笑着拒绝。

哪怕儿子已经眼睛发直,嘴流口水。她顶多咬咬牙,去帮着猎队多处理猎物,换些吃食。

用她私底下的话说,她没啥本事分辨好坏,就统统拒绝。

毕竟孤儿寡母,别人说闲话,多难听哩。

她男人英雄一样的死了,可不能死不安生呐。

后来时间久了,也只有铁匠,木匠,屠夫和二狗家的帮助,她会接受一些。

毕竟丈夫生前多有往来,法诀也是交给他们帮着传给村民,更何况小辈儿同样玩的好。

所以丞一般不接别人东西。

继而也养成了他不太爱说话的毛病,丞也学着他娘,慎言慎行,无法分辨时,拒绝就是了。

思维在发散,今后该如何?

村里的行业基本都是子承父业,要不再去找荆狼说说?

自己在密林外围也杀过一阶的魔兽,那吐水箭的牛蛙,甚至受伤的孤狼,而且他还懂得草药,多少有点用吧。

唉,先去书院拜师吧。

丞刚踏出门,就看到一身素衣的九娘站在门外。

她有些局促,“芹娘去了,以后,我常来看你。这是一些肉干,你拿着。”

九娘是丞娘亲的好友,她男人也战死了。两个女人有了共同的故事,可是九娘没有孩子,也没有改嫁。

“听说你要去书院拜师,可不能失了礼数。”

“嗯”

秦齐楚三国撤军后,新来的齐国官府不管事,流寇时不时劫掠,瓜镇因此成立了西瓜帮。

说是帮派其实也就是镇民统一起来,抵御流寇。

实际上只能挡得住一部分,遇到那带了高手的,也只能乖乖上钱。

另外平时还得应付那群不管事还收税的,所以活的异常辛苦。

不过西瓜帮还是弄了个书院,请了个老夫子教书。在瓜镇百姓的口中,那就是帮派驻地。

老夫子据说是镇长请来的,长的倒是仙风道骨,喜欢腰间挂个瓢,当饮水的器具。

镇民盖了个书院,围着书院造了结实的镇墙,把书院围了起来。

平时作为教书储物的地方,战时那就是全镇的堡垒。

书院只是文绉绉的说法,真正教书的地方也就是几个砖瓦房。

木匠用几个木墩,做了几个座位,又花了大力做了桌板。

这个时候趁着晨风和五月的薄雾,老夫子正在教孩子们读蒙书,那是一块儿立起来的石板,先生用特殊的笔写的隐隐发乌光的字,手一抹,字迹便能消失。据说这是教书匠必备的技艺。

丞硬着头皮从大门走了进来,那教书的内院大门其实也就是两根高高的木柱子搭了个茅草顶棚。

丞对着先生的背影作揖,“先生……”

老夫子转身看了看丞相手里的荷叶包,胡子抖了抖“来了”

拜师也不复杂,因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父,而只是师傅。

交了拜师礼,敬了一杯茶,以手背抵额头,躬身约九十度,为一礼,郑重一礼。

蒙学只上半天,教习生字和音韵,半大的孩子也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