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之时,安西那边不出意料地再度爆发战事。前后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准备,由中亚诸国及ysl信徒组建的东征军终究露出其獠牙,东来怛罗斯,参与到黑汗对大汉的战争中。
同时,ysl联军也有自古联军普遍的问题,那边是指挥不一,号令不齐。那些教徒士兵,虽然满怀热情东征,但宗教狂热,只是思想上的加成,气势上的鼓舞,行军作战,还得看组织号令。
这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也是一场宗教战争,是ysl神权与东方皇权的一场碰撞。发生在二十三年暮秋的这场战争,规模不算小,ysl圣战者及黑汗国联军共计五万余众,浩荡东来,连破安西的阻截迟滞军队,直抵碎叶。
不论面上表现得有多强势偏激,但刘皇帝心里再清楚不过了,要维系大汉的统治,首先要靠的,还得是官僚,他不可能无限制地折腾他的官僚。
强攻碎叶是不可取的,简单的试探过后就彻底放弃了这个想法,他们更想将汉军诱出,野外决战。不过,这一点,也是战争初期安西汉军尽量避免的。
于是,在经过短暂的商讨后,联军开始改变打法,转移作战目标,派出股军队,散入各处,烧杀抢掠,黑汗大汗哈桑更是亲自领军北上出击,意图把那些臣服大汉的突骑施部落,重新纳入安拉的怀抱。
同样的,豪强地主也是大汉帝国统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能真的清理干净,官府也难以做到直接管理那些黔首氓隶。清理净化只是手段,根本目的还在于缓解释放这二三十年积攒的社会矛盾。
在刘皇帝的帝国,在当下的朝廷体制下,他权威几乎是无限大的,口衔天宪不是空话,但终究也要讲究基本法的。强势了一辈子,最终发现,面对太多事情,他都是无力的,年纪越大,看得也越清楚。
当然,安西高层并不重视那些突骑施人,叛服如何,都不是最紧要的问题,但部族背反,东北部的失陷,也确实对碎叶的防御有所影响。
即便对ysl所谓的教义信仰有重视,但仍旧没想到,其反弹能如此剧烈。而安西这边,正处在一个调整期,基础统治构建,汉制推行,移民安排,屯垦种田,恢复生产,这些都需要不断的时间才能见效。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西面来敌的大举入侵,安西是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的,被敌军打到碎叶城下,就是最直接的反应。
而那些突骑施人,过去本就长处黑汗的统治之下,投靠大汉也属于当初的局势使然,如今新汗归来,还带回了ysl大军,其势甚大,不少部族势力又果断转变立场,安西都督府在北方部族初步建立的脆弱统治,迅速崩溃。
而西京朝廷这边的支持准备,终究是滞后的,虽然枢密院调度准备了一批军队、武器,但还未起行,安西战事爆发的消息已经传来,即便后面加紧了布置与调度,也难以赶上战事,毕竟近水难救远火。
在稳住阵脚后,刘旻抓住机会,派军出击,小打了一仗,再挫其兵锋,不过,也仅此而已,效果一般,只是稍遏敌势。
把人招过来了,面对外敌入侵,却不能保护,那今后还有谁愿意到安西来。仅仅保住碎叶,以安西军的实力是足够的,但为了安西日后的发展,刘旻却不能太过保守。
经过与都督府下文武们的商量,刘旻终是痛下决心,决定冒一次险,哪怕付出一定代价,也要击退东寇的ysl联军,阻止他们在安西境内肆虐。
开宝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刘旻亲率两万五千步骑出碎叶城,寻求ysl联军决战,双方战于碎叶水畔。由于此前的分兵行为,监视碎叶的联军只有三万余众,汉军的兵力劣势在这场战役中并不大。
连续数场天雷勾地火般的激情碰撞后,以联军不支,汉军惨胜告终。汉军伤亡近五千,联军逾万,若非久战,又顾及北方的哈桑军,刘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