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2章 裁判下场(2 / 3)

汉世祖 芈黍离 2965 字 2023-06-27

段对抗。如此,既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改革的推动,还还损于主官权威,不利于朝廷改革意志的贯彻.”

但潘佑又岂是妥协的性格,李守元出招了,他也不得不接招。李守元拿郾城县的土地清丈做文章,他也紧跟着把重心放到郾城,对其呈上的报告结果进行核验,同时又派出一批人前往复查,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些问题。

赵普这话里,俨然有所偏向了,刘晞不由瞥了他一眼,沉声道:“我对李守元,同样不甚了解!不过,就目前京畿道呈现的问题来看,只是对新制的理解与执行问题,还牵涉不到二使本人身上,至于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正副使,两者都有责任!”

想了想,赵普终于露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道:“京畿道的争端,已经严重影响到税改推进事宜,必须得到解决,如何处置,殿下可有建议?”

此事一出,加上有李沆在郑州原武县的成果,孰优孰劣,孰得人心,谁的措施更得支持,一目了然。同样是推动改革,潘佑干起来天怒人怨,阻力重重,换李守元,就能顺顺利利,上下和谐

如此,潘佑自然陷入了一定尴尬的境地,阻碍改革的说法,不能拿来作为对付李守元的武器,其他手段也都难有成效。

全县,拥有千亩以上田土的,只有五户,且都不超过两千亩,且很多田亩数目,都卡在两百、五百、一千、两千亩这样新制中分等纳税标准上,如此明显的问题,潘佑岂能认可,以清查数据不尽不实有作假之嫌来发难。

只是,形势发展到如今,正副使之间相互攻讦,政争已经到非此即彼,不可调合的地步,赵普与刘晞都知道,该中枢出手了。

听刘晞这么说,赵普眼中闪过一抹讶色,心中暗叹,早知晋王聪明,滑不溜手,果不其然,对问题看得很清楚,也不轻易表态。

“那殿下以为,是潘佑问题更多,还是李守元问题更大?”赵普又问。

对于此问,刘晞没有随便回答,而是经过一番思考后,方才郑重地说道:“陛下曾言,没有完美的制度,只能取其大利,而忍其小害,同时加以监督。而改革之事,出现问题往往就在执行层面,从京畿道之事来看,至少从表面呈现的东西来看,就是处在执行层面,双方对如何执行新制,意见相作,分歧很大!”

“赵相这是在考我?”刘晞挑了下眉,拿起茶杯,也饮了一口,淡淡地说道。

闻言,赵普点着头道:“一切还当以税改为主,不论如何,影响到改革大局,朝廷必不相容!”

“若是协调不好呢?”赵普追问。

刘晞凝眉,沉吟着,似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见状,赵普轻轻一笑,又道:“殿下以为,李守元此人如何?”

虽然这份报告,是不是足够全面,还有多少隐匿情况,并不得知,至少在结果上,比起此前由潘佑强权严令推动得出的东西,要靠谱得多,进展也更为明显。

对此,李守元也早有准备,他的解释是,有些土地正处交易状态,产权不明,需后续确权,还有一些则表示处于抛荒状态,田里没有产出,也不当纳入税收范围

对于这些搪塞的理由,潘佑自然不能认可,继续发难,在后续的调查中,又发现官田、职田流失的情况。双方之间,围绕着一个郾城县,斗得不可开交,如此一来,其他地方的土地清丈情况,自然就放缓了,甚至再度迟滞,上上下下都等着斗法结果,打算看准风向再行动。

对此,刘晞思索了一会儿,平静地道:“既是内部矛盾,最好还是内部解决,两者之间的争端,还是当协调一番!”

如此一来,只要赵普的相位稳固,那潘佑就能稳如泰山,哪怕出现些波折,那京畿道的大局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显然,有些人自诩聪明,但终究没能把握住局势的流动变化,对大势的理解还是太想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