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里。
一屋子人满载而归,女方家收了彩礼、红包,要了房子、车子,三十好几的闺女有了丈夫。小兮爸妈这个大家出了钱、出了房、买了车,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儿媳妇,所有出去的都还是自己的儿子、儿媳享受。
大家都是受益者,唯有王康不高兴,哥嫂直摇头,嫌弃弟弟花别人的钱享受自己的生活。哥嫂的感受小兮能明白,当年哥嫂结婚一穷二白,还分了结婚时的欠债,现在弟弟结婚,房子、车子、票子一应俱全。
一个大家庭里,受累最多的往往是过的最好的,享受最多的大多是混的最差的。没有无缘无故的上桌,上桌是需要实力付出的。小兮虽然很感不得劲,但也觉得是一种解脱。
弟弟的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爸妈喜忧参半,接下来办婚礼的钱该怎么办?
看着自责的爸妈,小兮出言宽慰“爸妈你们作为大字不识的农民,八十年代就盖起了两层小楼房,前年又进行了加盖翻新,养了三个孩子,供了一个大学生,你们已经很了不起了。今天这种紧张难堪的局面,始作俑者是弟弟,他打工十来年,一年就算存一万块钱,现在少说也能存十万,有了十万,焉能有今天的尴尬和眼前办婚礼出去借钱的难堪。我这个姐姐,该做的、不该做的我都做了,房子给了、钱给了,我不能再做什么了!后面的路他必须自己走”
爸爸长叹一口气“就是这么个理”
妈妈拉起小兮的手,“从今以后你顾好自己的家庭,我现在是宁肯你弟不结婚,也不愿让你的婚姻出一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