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君臣议政(1 / 2)

通过治理,不仅是洪水,还有政制。疆域东到大海、西至沙漠,南北能到达的地方都到了。华夏的威望远播四方。于是,帝赏赐给大禹一个黑色的玉器,象征大禹的功劳很大。

这个帝是谁?

上帝。

上帝在哪里?门牌号是多少?

谁也不知道。

但是,大家都知道大禹得了一块上帝赏赐的象征巨大功劳的玉器。

天命神授。大禹的声望也一时无两。

于是任命皋陶做法官。

谁任命的,不清楚。

按道理,应该是帝舜。也有可能是大禹,因为大禹能够调动大佬们按照自己划定区域居住,也能按照自己规定的贡品进贡。

这已经不是臣子所能做的。

是不是一种威胁?

一个伟大的画面出现了。

帝舜召见诸位大臣。

大禹、伯夷、皋陶就在帝舜的面前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

首先是皋陶阐述他的观念,“为人臣子,要对下教育民众,对上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辅佐天子!”

大禹拍手叫好,“说得对!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呢?”

皋陶说,“啊,那就要加强政治修养,长远谋划,团结各族群众,积极举荐贤人,使得政治清明,并逐渐向远处传播。”

大禹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对呀!对呀!”

皋陶又说,“这全在于知人善任和安定老百姓。”

大禹长叹一声“哎!如果都能做到这样,即便是陛下也会感到不易。了解人要有了解人的才识,才能够提拔有用的人才;安定民众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能让老百姓信服。能够知人善任、施惠于民,还怕什么灌兜作乱?还需要放逐三苗部族?还怕什么花言巧语、知面不知心的坏人?”

皋陶说“是呀!是呀!人本来就应该有九种德行,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九种德行。”

他说“人的德行要从他的行事来看。”

哪九种德行呢?宽仁而又严肃,柔和而又坚定自立,谨厚而又有干办之才,治事有为而又谦敬,和顺而又果毅,正直而又温良,简率而又有廉隅操守,刚劲而又踏实,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

赤裸裸的儒家教义。不相信当时的人们持有这种观点。

用皋陶的观念,每天按照其中三种做事,就能保家;每天按照其中六种处理政事,就能保国。应该按照这九种德行的标准选拔干部,不能让无德的人任职。如果任职就叫乱天事。上天惩罚有罪的人,应该按照五种刑罚去执行。

同时,皋陶直言不讳地说“我这些话能够成功执行吗?”

大禹说“你的话能完全执行!”

皋陶说“我并没有多高的才智,只是想对治国之道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先看看这个画面,反复琢磨再往后看。

第一,伯夷的沉默。

一是怕惹祸。说好的三个人一块发言的,伯夷怎么半天没有吭声。怕。只要张嘴说话,就要站队。站队站不好,是会要命的。既然如此,不如不说。

二是没有观念。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不发表自己的观念。如果是真的,说明伯夷是个不太会总结的人,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不是一个溜须拍马的人。做自己的事,吃自己的饭。别的事,姑且放到一边。如果是假的,说明伯夷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是一个狡猾大大的人。不见兔子不撒鹰,旁眼冷观,看准时机再出击。

三是没有机会。别人都在积极发言,自己插不进嘴去。既然别人都说得挺好,自己再说,也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还不如不说。看排名,比皋陶要高,否则不会说大禹、伯夷、皋陶三人讨论。但是没有抓住机会,让皋陶先拔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