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和假道伐虢,先后灭了虞和虢两个小国家。这个故事很流传。因为弱者不互助只有灭亡,但偏偏为了私利而不互助。虞虢如此,其它六大强国何尚不是如此?不过是这两个小国更典型,以此千古流传。说得是晋想打下虢,中间隔着虞,虞虢是同姓的兄弟国家,用山西潞城县生产的玉壁和山西吉县出产的良马贿赂虞,说借个道就给你这么多好东西,虞一看,买卖合算,让条道就能赚钱,行,大大的行,于是灭了虢后,回来路上顺道又灭了虞。虞和虢分别在山西平陆和山西平陆东北、河南陕县。邻居相近,兄弟不亲,被晋一举拿下。谋略在春秋战国时期充分展现魅力,不关亲情,只在利益。为了一小点利益丢了更大的利益,连命都没了。
两个不起眼的小国没了就没了,除了一个成语就没再留下什么。小事里有大人物,俘虏虞君的时候顺手带走了一个大夫。不稀罕,大有大国的身份,嫁妆不能少,送一堆奴隶过去待候。这个奴隶里面就有这个原来的大夫。
因为秦晋之好的原因,一路漂泊,大夫远到秦国,无人理睬,不甘心终生为奴,逃到楚国边境城市宛,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运气不好,鬼鬼祟祟的样子很惹人怀疑,以为是间谍,被人抓了起来。
大人物不自然就会流露出与众不同。巧不巧的,这大夫的名声传到了秦穆公耳朵眼里。秦穆公励精图治,正想大展鸿图,苦于没有贤人相助。就想把大夫要回来,又怕楚国知道意图不肯放。索性采取了一种手段,奴隶的身份用奴隶的方式解决,想用5张黑羊皮换回大夫。楚国一看,70多岁的老头了,留着也没有用,没必要得罪人,行喽!
这个原来的大夫就是赫赫有名的百里奚。
奇怪不奇怪!厉害的人物为啥会留在虞,要么是出生故国,要么有恩于己,不得已报恩。又为什么不劝虞君不借道,要么不听劝,要么说了不算,结果一样。又怎么让秦穆公能听说自己的名声,要么自己采取了好办法,要么是让晋国的公主秦穆公的夫人知道了自己能干,给自己留了一个机会。又为啥晋、秦、楚原来都不知道百里奚的本领,要么英雄无用武之地,要么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这样介绍,别人都不缺人才,没拿他当回事儿。
有才需要能用的地方,不用就是无才。
秦穆公和百里奚开始了一场经典的君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