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化了,年纪也来了。
其次,文艺片不会真正的成为主流,毕竟,好的文艺片确实是屈指可数。
在方向寻找上,刘晔做了两样错事,一样是把“贫”放大了,这种“贫”放在钟跃民身上是合适的,甚至说刘晔本人就是这种性格,但是那不代表表演方向。
“贫”这种表演方式不少人爱用,比如白姓一指禅,比如文樟,为啥呢?
看着爽利,讨好观众,又取巧简单,不需要花很大功夫,但是看多了是真的会令人心生厌烦。
还有就是把自身气质里的阴柔面彻底丢了,各种装硬汉,但是又不像硬汉,看得人很是尴尬,个人气质与表演方式严重冲突。
后期的刘晔所演的角色,要说烂成小鲜肉他们那样怎么都不可能,他毕竟有科班底子,有多年的表演经历。
但是演的那些角色,说哭也在哭,说笑也在笑,只是就像每天在跟前匆匆晃过的人影,一个两个三个,隔了几天半个月,不太记得了,一说起刘晔,还是那一句,哎呀,当年的蓝宇,可好了。
当然,刘晔还是幸福的,美满的婚姻与家庭,易青有时候也会翻翻他的微博,过得惬意,是非常务实的人生,他甚至不像邓朝,晒娃秀恩爱,还有尴尬的强行搞笑出风头,就是非常务实的人生,而当年文艺片中的浪漫主义,确实没有了。
后来娱乐圈那一群妖魔鬼怪,怎么批评,都还批不到刘晔身上来。
毕竟,当年的龙小羽,当年的蓝宇,当年的钟跃民,那种纯真朴素的浪漫,是刘晔留给观众的最深刻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易青很欣赏刘晔,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在他们这一批新生当中,就让王菁花签了他一个,有好的机会也第一个想到了他。
只是,以后该怎么让刘晔继续发展,易青心里也没个好办法。
像刘晔这种类型的演员实在是太独特了,甚至在整个演艺圈都找不到一个他的参照物。
所以,对于刘晔也只能是前期让他和前世一样发光发热,后来嘛,走一步,看一步吧。
“你的那个角色研究的怎么样了?”
骆玉生这个角色在整部戏里的戏份不重,不过却也至关重要,因为原版小说里,这个人物就是整个故事的见证人。
他是骆长余和招娣的儿子,父亲去世后,他从城里赶回三河屯吊唁。
招娣坚持按照旧规矩把棺材回村抬起来下葬。
在处理父亲去世的过程中,他逐渐了解了父母许多,并被他们对爱的执着所感动。
最后,他像他那时候的父亲一样,用简单明了的声音教村里和孩子们。
“你觉得,骆玉生赶回村里,看到母亲的时候,母亲对他说,生子,你的父亲没了,再也见不着你的父亲了,你该怎么演?”
刘晔显然也是做过功课的,闻言稍稍想了想便道:“哭。”
易青笑了,说道:“你不能这么演,要是这么演就错了,骆玉生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是全村的骄傲,现在,你父亲不在了,你一回来,你就看到院子里的老母亲冻在雪地里,你是男子汉,全村人都在看着你……”
易青的话没说完,剩下的要靠刘晔自己去揣摩。
刘晔闻言愣在了原地,双眼无神,显然是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易青见状,也没有去打扰他,自顾自的吃起了午饭。
等到易青把一份盒饭干掉了一半,刘晔突然一脸激动得说:“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了?
易青没去问,嘴上说的,脑子里想的,和到时候在镜头前演出来的,那些都不是一回事。
“知道了就再好好琢磨琢磨,戏不多,但是机会难得,不是谁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