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隐若现的雾气中,亭台楼阁依稀可见,船一摇近杏花村,却是人声鼎沸,码头上人来人往,吆喝叫卖声不绝。 仆从在一旁问“现在回大人的家吗?” 沈玉宁站在热闹繁华的柳堤上,看着往前延展的青砖路,看着亭台楼阁参差错落,前面的店铺鳞次栉比。 当年草儿从护国寺岩上坠落下去,先帝的遗召让他和秦将军、右相一起辅佐新帝,潘一铭为了他在朝堂的地位,将苏草名下的房产店铺产业尽数捐给了朝堂。 杏花村的诸多产业,一跃成了新帝的私产。 八年了,杏花村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经过了八年的发展,如今的杏花村成了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早已比泽城还繁华热闹。 潘一铭和月娥捎来京城的信里提过,沈家已经重建了宅子。 八年没有回乡省亲,他已经不知道家在哪儿…… 沈玉宁在柳堤上站了一会儿,望着往前延展的街道,前边铺子煎包子的香味儿传来,他带着仆从找个位置坐下。 “伙计,要十个生煎包子!” 十个香喷喷的生煎包端上来,包子铺的伙计还端来两碗豆汁儿。 “这两碗豆汁儿是送你们的,瞧着你们一副书生扮相,定是去南山书院求学的书生,我家大掌柜的说了,来公主生煎包铺子光顾的学子,吃包子送豆汁儿。” 沈玉宁好奇的问“公主生煎包?怎么叫这个名儿?” “这都不知道,看来你是外地来的书生。” 伙计得意道“客官你可别小瞧我们公主生煎包,这煎包子的手艺,还是当年明珠公主教我家大掌柜的,公主教煎的包子,可不就是公主生煎包,我家大掌柜说了,做人不能忘本……” 他还要碟碟不休卖弄,沈玉宁不由得勾唇笑了。 “你家大掌柜的可是贺大娘?” 伙计愣住了“你不是外地来的书生?你知道我家大掌柜的?” “知道!” 沈玉宁笑了“我跟贺大娘是老熟人。” “你竟是我家大掌柜的熟人,难道你是贺家的远房亲戚?那可不能怠慢了!客官等等,我这就去禀报我家掌柜的……” 等小伙计跑进铺子里拉着掌柜出来,桌上空空如也,哪有什么人影? “你遇上吃白食的,被骗了,我说你再不长长脑子,我们公主生煎包铺子可不要你这种伙计了。” 贺大娘的小媳妇一阵无语“好了,下次长点心,十个生煎包的钱从你的月钱里扣。” 被骗了的小伙计一脸郁闷,那人明明是一副书生的扮相,且长得仪表堂堂,虽着一身布衣,但那身气度,看着也不像吃白食的。 读书人怎么还能是个骗子呢? 包子铺里的其它伙计也取笑他,让他一整天闷闷不乐。 半下午的时候,他无精打采抹着桌子,一个身穿绫罗绸缎的胖子进了铺子,掌柜的一脸热情迎上去。 “今天是什么大好日子,竟将潘叔您给吹来了?” “是来付包子钱,我家夫人的哥哥回乡省亲,今儿一早在你们铺子里吃了十个包子,身上没有碎银子,就先回家了,差我送钱银来。”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