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皇子 第四十二章 出使乌孙(1 / 3)

大汉皇帝 一木难支 4032 字 2020-06-16

待与晁错商议过后,天子刘启便至长乐宫椒房殿而去,面见母亲窦太后…………

此时窦太后双眼已然失明,正在侍女的搀扶在殿外散步,天子刘启见此,立即上前搀扶住窦太后,天子还未开口,窦太后却先开口道“是陛下来了”。

天子刘启笑道“儿子未言,母亲怎会得知”。

“老身眼虽不能见,但心却能看到,陛下此来寻老身,是否有事?”。

一边将母亲搀进殿中,天子刘启一边说道“母亲,孩儿此来,却是有事”。

说着,天子便示意一众侍女宫婢尽皆退下,见殿中再无他人,才将贾谊的谏言告知窦太后。

窦太后一阵沉默后,道“看来陛下已下定决心要行此事,为何却要告知我这瞎眼老太太”。

窦太后如此说,看来是对天子有些不满。

天子刘启当然是听出太后之意,立即张母亲赔礼道“母亲恕罪,儿子此举也是为我汉室之天下安定,父皇在世之时,常常因匈奴边患而为难,当年在甘泉宫中,父皇临终嘱托儿子,还是担忧我大汉因匈奴之祸而不可安定。

孩儿继位称帝之后,才明了父皇为何对匈奴如此愤恨,且孩儿之身体,母亲应知,自小便不甚好,近日又患病,每日夜间,便因胸闷难以为眠,只得常年以汤药养之”。

说道此处天子刘启便甚是感慨,又道“母亲,孩儿今年才不过三十一岁,近日照镜方知,两鬓竟已有白发”。

窦太后听到此言,立即驻足,双手颤巍巍的伸出抚摸着刘启的两鬓,伤心道“只恨老身眼不能视,我儿不过三十余怎如此苍老!”。

窦太后虽然偏爱幼子,但天子刘启也是其亲子,闻天子如此说怎会不伤心,然天下怎会有不疼儿子的娘呢……

天子刘启这才又说道“母亲,因此孩儿才决意纳贾谊之谏,如此可保我大汉江山稳固,朕不欲将此等事尽皆托于后世,也可令后世之子孙得以安享天下”。

拉着儿子之手的窦太后开口道“为娘怎会不想我儿能做这功于社稷之事,老身只是怨陛下为何不将提前告知于我”。

窦太后松开天子刘启之手,手持几杖,重重的敲于地之后,道“我儿为大汉天子,天子欲行之事,怎有不可为之理!陛下尽管放手去做,老身定当帮衬于陛下”。

闻此,天子大喜,向窦太后行一礼后,言道“孩儿谢过母亲”。

天子刘启此举,便一举将朝中势力庞大的窦氏宗族,一把拉到了自己的战车之上。

当日,窦太后便在窦氏一族在朝中之重臣尽皆诏至长乐宫,命其全力协助天子行事,窦氏宗族之尊荣,皆是因为有这位太后,如今太后发话,他们怎敢不从…………

如此,满朝众臣皆是同意,丞相陶青不用说,一向是唯天子是从,九卿与其他重臣多为天子心腹与窦氏族人,原有意见之朝臣,见大势所趋,也只得出言赞同。

就此,天子刘启立即下诏,命卫尉汤武为使者,持大汉天子之符节,带领着一众士卒,将众多铜铁兵刃,运送至乌孙部落。

临出行前,贾谊留心观看车上之兵刃,大惊失色,立即至宫中求见天子。

天子刘启闻是太中大夫贾谊求见,便命王仡将其召入殿中。

“贾卿此来何事?”。

贾谊道“陛下,臣之策中还有一条,陛下可从之?

“陛下,臣奏疏有一条陈,送于乌孙之武器定要是长安武库中之秦制兵器,臣于马车之上却见有我汉军之兵器,如若将其送于乌孙便要出大事矣!”。

天子刘启道“朕已严命武库令王如,怎还会有此事?”。

于是,立即命王仡传诏汤武,暂不要起行,并将长安武库令召至宫中。

“朕严命要秦制兵器,车驾之上怎会有我汉军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