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感情用事,心地善良(7)——他对幺幺也好,幺幺和大保相处也累(2 / 4)

急太监急“的下场。幺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结婚对象,成为农村大龄剩男。

此事让远方的大保也坐不住了,她也行动起来积极帮幺幺解决个人问题。并且很快在她的城市郊区找到一个菜农寡妇拖三个儿子家庭,急需招夫入赘。

菜农这个身份在计划经济年代,算介于农民和城市人之间的半工半农。他们生活在城市周围农村,只种菜卖菜,不种粮食,供应城市居民吃菜。因为不种粮食和其他粮食作物,国家每个月要发粮票和面票等各种票证给他们,从这点上他们的待遇类似城里人。

幺幺在快四十岁时被大保做媒,入赘到大保所在市这个寡妇菜农家。大保不但给幺幺做通了思想工作,还帮幺幺办理婚后迁户口,转成菜农户口。

幺幺从一个光棍,突然变成三个孩子的继父。他也很快进入角色,开始努力干活,帮寡妇养大三个儿子。然而他也想生个自己的孩子。可是寡妇已经有3个娃娃,不想再生麻烦,而且生的娃与前面娃不同一个父亲,她担心幺幺万一心疼亲生娃,冷落前面三个继子,就不愿意再生。她又不好拒绝幺幺的合理要求,何况万一得罪了幺幺走了,家里也没有劳动力啊。只好不情不愿怀了孕,却想方设法和幺幺赌气吵架,甚至双双吵到大保那里要求调停。

可叹大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关键时刻没有帮幺幺的忙,反而从某种意义上把幺幺往火坑里推了一把。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在宣传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大保这个老党员自然十二万分要拥护党的领导,随时贴紧党的一切方针政策,不管政策是否合理,只要是党的政策就一定没错。她一辈子都是马克思主义者,还用自己思维去教导影响别人。当下她对幺幺还想生个自己的娃表示反对,理由是前面已经有3个娃了,还生那么多娃干啥?现在国家人口太多了,少生点给国家作贡献。

她因为自己没有生过娃,抱养了弟弟一个娃,还把其他侄儿男女视为己出。就不懂血缘关系在中国农村政府养老体制缺失环境下的重要性。她从自己经验出发,认为别人的娃也可以当自己的娃。她就忘记了她的侄儿男女毕竟和她还有亲戚关系,而且她的离休工资可以保证自己晚年衣食无忧,不怕看后人脸色。而幺幺的继子们和他没有任何亲戚血缘关系,他老了也无一分钱的养老费,只能靠后人赡养。当时国家没有在农村实行养老保险,农村老人所有养老费用都靠子女负担,亲生子女尚且因为穷困而对父母没有好脸色,何况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继子怎么可能对幺幺有赡养心理?

当下她的话语给幺幺迎头浇了一盆冷水,那个寡妇却如同领了圣旨一样满血复活,回家就理直气壮去医院打胎,并做好一切避孕措施,彻底不让幺幺有想抱亲生娃娃的机会。

以后的剧情不用大家说都知道,幺幺尽心干农活,帮着把寡妇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各自结婚分了家。孩子大了,幺幺老了,他与寡妇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寡妇当初因为要靠他这个劳动力帮忙抚养孩子,暂且忍受他的家传习惯性暴躁古怪脾气,直到幺幺老了没有i利用价值了,娃娃们也大了,不需要抚养还可以依靠了。寡妇开始反击,经常在生活中与幺幺吵架,两人先分房分居,后来闹到法院离婚。幺幺显然不接受这种被抛弃的奇耻大辱,然而对方有3个儿子撑腰,一大家人团结起来与幺幺这个外地老人对抗,一门心思要把他挑出去。这时大保这个老革命的话也不好使了。幺幺的儿子们拒绝承认他是父亲,也拒绝给他养老,一致支持他们母亲和幺幺离婚。大保关键时刻才知道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可惜已经晚了几十年。大保见大势已去,幺幺在离婚风暴中也备受煎熬,只好下来给幺幺做工作,让他接受现实,签字同意离婚算了。

幺幺最后违心签字了,分了郊区乡下两间房,与寡妇成了见面不说话的邻居。那个房子是他当初去帮寡妇养孩子时,他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