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分道扬镳(2 / 3)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5552 字 2020-01-16

李怀光站起来,一字一顿道“今日,请陆学士将这铁券,再带回奉天城去吧!”

陆贽闻言大惊。饶是他这几年见惯了棘手的大场面,霎时也是脑中一片空白。

这位毕竟只有三十岁的御前文臣,真到了此际,确实有些被李怀光这样骨子里浸透了杀气的边将震慑住了。

陆贽有些结舌地问李怀光“元帅,你,朔方军接下来意欲何为?”

李怀光抬起眼皮,讥诮道“陆学士,你是何身份?也来管我朔方军军务?”

“元帅,副元帅,天使远道而来,末将已在别帐备下馔食,为陆学士与龙武军几位将军洗尘。”

一旁的李琟本已心急如焚,听得父亲这句话时,终于挺身而出。

孤掌难鸣。

李琟这唯一而无力的圆场举动,在父亲眼里显得讨嫌,在普王和李晟眼里显得可笑,在陆贽眼里,则显得带有一丝惺惺相惜的无奈。

更重要的是,陆贽已无心逗留。他希望越早赶回奉天城面圣,越好。

他要禀报圣上,当然还有李泌,他要告诉他们,李怀光的心志,与数月前被拒绝进入奉天城、在礼泉听到崔宁被缢杀时,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是一种痛心的见闻,但也是真实的见闻。陆贽不愿再多瞧一眼兀自洋洋得意的普王和李晟,宵小之辈再上蹿下跳,若无九五至尊的愚蠢态度去支持,局势又何至于弄到这般田地。

陆贽本以为,驱逐了卢杞,御前总能清明一些。事到如今,他才感慨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真正难以驱逐的,是圣上的心魔呐!

陆贽瞥了一眼因西斜而渐渐穿入帐内的日影,起身向李怀光拱手,对侍立左右的龙武军卫士道“将丹书铁券抬上,吾等离营回城。”

他在最后,冲李琟微微颔首致谢。他相信,这是满营的两军武将中,唯一一个与自己一样,没有私心的人。

李怀光不动声色地看着陆贽从营将们让出的通道中走出大帐,看着自己的儿子李琟疾步追了出去,似还在试图与这天家使者解释着什么。

他还看到护卫普王李谊和李晟而来的几位神策军老将,右手紧张地握住了腰间的刀把。

李怀光在心底嗤笑一声。尔等太高看你们的合川郡王和督军王爷了,同时又太小看我李怀光了。我李怀光要杀对头,从来都会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之上。

……

几日后,朔方军将士们在度过又一个思乡梦绵延的夜晚后,清晨醒来,便迎来了大变化。

神策军跑了!

八千人的神策军,一夜之间就从离朔方军不远的咸阳东郊,往去岁驻扎的东渭桥而去。

这显然是早有准备的移军。

对于朔方军中的低级兵士来讲,这消息乍听之下,还真叫人有些欢呼雀跃。那帮整日价仗着自己的亲军身份,耀武扬威、眼睛朝天的神策小子,滚得越远越好。须知,造饭的时辰,就算闻着彼等营中隔三岔五飘来的肉香,都够心烦气躁的了。

然而在中军大帐内,却是一片肃寂。

众将被召唤到元帅大帐中时,看到李怀光铁青着脸、一声不吭地坐在案几前,盯着这些多年来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老伙伴们。

李琟刚刚小心翼翼地开口唤了一声“父亲”,忽闻帐外有军士唱报“末将,韩将军营下,求见大帅与诸位主事将军。”

韩钦绪一听,急切道“大帅,听声音,那是我安置在东渭桥附近的探侯。”

探侯进到帐内,不敢耽搁,直陈要义“自前日晨间,陆续有神策军的辎重出现在东渭桥,及至夜里,更是大军源源不断而来。末将惊骇,黎明时分又确认了军情,忙着属下乔装打扮,向走在后头神策军中的工匠打听,据说是军中上官都在传,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