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终南陌客(2 / 3)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5732 字 2020-01-16

李谊这样比较的时候,内心完没有对那玉碎于叛军之中、为大唐宗室颜面而殉身的崔氏的愧疚。

他不会同情那些政治交换中的棋子,就像他也决不会同情当年幼弱的自己。

要么,伺机而起,要么,永沉海底。

此刻,听到明宪安慰自己莫再挂怀“前朝往事”,李谊面上释然,平静地“唔”了一声。心中却冷笑,多少前朝往事,实际都仍是眼前事。

……

用过朝食,李谊换了窄袍劲装,带上家奴,准备去终南山打猎。

“已入冬了,还有熊鹿兔雉吗?”明宪好奇问道。

李谊翻身上马,笑道“我既搭弓,必箭无虚发。待你骑术再精些,就算雪再大,我也带你去山中。”

说罢清叱一声,领着属下疾驰南去。

作为秦岭山脉的一段,终南山对于中原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分界或者屏障。皓天嗟嗟、深谷逶迤的大山,往往能成就文人审美的高峰。更何况,大唐帝国开端未久之时,太宗皇帝李世民一首《望终南山》,便以帝王霸图的气魄,奠定了终南山被大唐文人们争相吟诵的基调。

曾几何时,终南山热闹得几乎像是将平康坊搬了进去。

贵胄避暑的别业,诗人聚友的柴院,生徒苦读的馆舍,修道讲经的寺观。一个长安的文人,若没有在终南山游历过,或者若拿不出几页以终南山为题的诗赋文章,都不好意思在雅士圈跟人打招呼。

随着帝国的盛世远去,终南山也渐渐萧条了。

今日虽雪霁初晴,因了惨淡的世情,终南山脚仍是一副人迹罕至的景象。

李谊纵马入山,踏着雪道,渐渐往密林深处的一间木屋行去。眼看屋宇在望,李谊下得马来,令余等仆从皆原地驻守,自己只带着亲信家奴王增,扣屋门而入。

“仲棠总是守时。”李谊对屋中人道。

那表字“仲棠”的中年人忙起身行礼。

“仆常在禁中,前些时日听闻,金吾卫们莫说喂马的粮草,便是自家的娘子和小郎君,也快饿得嗷嗷直叫了。那韦皋无法,只得问他岳家讨了些钱,去换了米,先将属下安抚几日再说。”

李谊嘴角泛起讥诮“平步青云的韦大将军,也有跟着本王屁股后头效仿的一天。不过也难怪,心上的人叫别个抢去,安抚麾下兵勇的本事,总不能再被皇甫大夫比下去。”

因又微微皱眉,正色道“今日先不说此人。韦执谊,前日向我禀报,西川进奏院的进奏官韦平,上奏圣主,蜀州别驾萧鼎,霸控盐额为非作歹,西川节度使张延赏要弹劾他。”

中年人道“此事少阳院尚未听说。但,下官此前已知会殿下,萧鼎,早与延光有染。”

李谊盯着他,见他说到延光时,面色和口吻,无波无澜,不由也感慨,难怪他能隐忍多年,伺机待发。

李谊于是紧接着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她的兵,确实是萧鼎帮她养的?”

“自然是。不过,世道越来越艰难,私自养兵花费巨大,要不,她的手,怎会往长安东西二市伸。”

“以你之见,她有反意吗?”

中年人道“或许原来没有反意,只是养些影士,但圣主对你青眼,教她骇怕。若太子李诵不再是少阳院的主人了,她还不如,效仿太平公主。”

李谊眼中戾色闪过,低声道“她已经做过一回太平公主了。”

一阵沉默弥漫在二人之间。

少顷,李谊又开口道“韦执谊更早些时候所说的秘辛,我曾问他从何处听来,他倒故作老实,说是下棋的时候,王叔文告诉他的。嗬嗬,韦执谊是不是已经投了太子,我不在乎,但太子,显然也要借我的手除掉延光,以免将来这老货有什么悖逆之举,会殃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