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会盟前夜(2 / 3)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5315 字 2020-01-16

“公主曾与那浑瑊,打过交道,若公主觉得届时不忍看到一些场面,这赴盟礼衣不必硬要披上,公主坐在营中等着捷讯即可。将来到了赞普御前,本论自会帮你转圜。此番大功,仍是记在公主冠下。”

阿眉嫣然一笑“大论,我不是惧怕你与我争功。若你有此心,不必等到今日。何况从前,论力徐待我也很好。当年清水之盟中,他曾是大论你的副使,后来却白白死在武亭川,这回平凉之盟,便算作对论力徐的营奠吧。还有,琼将军。”

尚结赞也不由轻喟一声。

那些比他年轻得多的贵族伙伴们,都不在了,而他尚结赞,就像上天不断主动续命的一棵老树,每年都在脑子里、心里,长出一些新的主意,甚至接受新的异族合作者开出的条件。

但凡有丁点可能,去分化、削弱那位余威尚存的邻居的计划,尚结赞都愿意去尝试。两国对峙,本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方的内耗甚至内乱,便是大蕃的福祉。

接下来,若那位年轻的交易者真的能入主大明宫,他能践约,便最好,不能践约,大蕃便去抢!

大唐将星闪耀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吐蕃人必能踏着那些死于战场、死于阴谋、甚至仅仅死于天子疑火的将臣们的尸骨,兵临长安!

恰此时,帐外亲兵来报,打断了尚结赞的短暂出神。

“请大论和公主去坡上查看盟坛置设的是否妥帖。唐人此次的会盟副使崔汉衡,已在坡上等候。”亲兵禀道。

西北的夏日,向晚时分最是舒服。

不能保有热量的沙石地,很快就凉爽了下来。

平凉位于泾水之滨,不远处那条蜿蜒大河,本是银练般的河面,此时映着西天晚霞,变成了榴红色的锦缎,给旷野长风的边塞平添几分温柔曼妙的意味。

阿眉随着尚结赞缓步登上盟坛所在的高坡后,举目四望。

“大论,公主,你们看,唐蕃在此和盟,平凉城也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唐蕃往来中的资深外交使者,刚刚被天子拜为兵部尚书的崔汉衡,彬彬有礼地与吐蕃人寒暄。

尚结赞笑道“商团嘛,无利不往,自是哪个城池人多,他们便往哪个城池涌去。”

崔汉衡殷殷附和“此番平凉盟会之后,河西陇右东西两端,都不再开战事,商贾们想必更欢喜了。沿途税赋之利,唐蕃两国亦能共沾,何乐而不为?”

尚结赞目光灼灼地盯着崔汉衡“崔尚书此番促成两国复盟,回到长安必更得天子嘉许,登临相位也是指日可待。崔公,你做了宰相,可莫忘了,替吾国催催旧账,安西北庭,何时可交于天神赞普呢?”

崔汉衡一愣,讪讪道“大论谬赞,长安朝堂贤臣济济,本官怎堪宰执之位。和盟吉日近在眼前,吾等,便不议安西北庭了吧?”

尚结赞爽朗大笑,转向阿眉道“公主你瞧,咱们的盟友,宁可让安西北庭落在回纥人手里,也不愿教我们吐蕃人来守。不如,会盟结束后,本论回到逻些城,趁着赞普高兴,请奏将你嫁到长安,看看大唐天子舍不舍得以安西北庭为聘礼。”

阿眉脸上的不虞之色,一闪而过。

她并不抗拒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大事,可她对于“安西北庭”四个字,依然是厌烦的。

受到那片万里之外的土地的诱惑,从借兵计议发轫,唐蕃两国,自上而下,有太多人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丢掉了性命。

“大论,那处小帐,是什么?”崔汉衡指着盟坛西南的一顶毡帐问道。

尚结赞回身看了一眼,施施然道“那是佛幄。届时刑牲读誓礼毕,本论请浑公一同入内焚香,祈求神佛保佑,再回到坛上饮酒相庆,如何?”

崔汉衡“哦”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