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筋不断的尝试创新一系列的东西。
这让昆仑境的灵气飞速增长,隐隐有了更加凝实和更加纯洁的感觉。
昆仑人欣喜若狂,只是刚刚有些小得意的阿里奇一下子又被打落尘埃。
阿里奇天分本来就不算高,做为张勃亲兵护卫队的正副队长,大熊和阿里奇在昆仑人里天赋基本属于垫底的。
此时的秦国,就一个字,乱。
反抗势力一直没有停歇,这些年也在一直潜伏和搞破坏。加上突发战争,这些人的活动更加频繁。
秦国除了咸阳周围还算平静,别的郡城间谍分子不断活动,配合五国的军事行动。
军队还好,三年来嬴政以铁血政策把各地驻军的主要将领,都换成了昆仑战将。只要军队不出问题,一切乱象终究也只是泡影。
各地的郡县官员也基本可以掌握地方情况。有军队的配合,文官做事也比较有力度。
涉及到了平民百姓,终究不能管理太过苛刻,这就使得社会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平静。
除了咸阳,各地的暗道势力,江湖势力纷纷抢占生意和地盘。还有一些盗匪、水匪称霸山林。很多的因素,制约了嬴政,并不能放开手脚的去派兵平叛。
五国军队浩浩荡荡一齐发动了进攻,秦国谍报系统并不健全,并没有提前收到消息。所以战局开端打的很惨烈。
秦国的优势就在于,每一只军队的领军主将都是名将行列,单以将领来说,甩了五国几十条街。
所以前期虽然惨烈,吃紧,但是很快就止住了颓势。
北线大将军蒙恬是最轻松的,手握三十万秦军甲士,自打知道冒顿和始皇帝通信以后,他就再也没担心过北疆的安危,一直在暗暗的布置兵力,准备一直向东,由冒顿的匈奴骑兵配合拿下燕国,直达辽东地区。
南疆由大将军王翦统帅,这是一个平楚的老将军,熟悉楚国的地理及人文,有他在南疆绝不会出事。
东疆由大将军白起统御,这个昔日在赵国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战将本身就是对赵国人极大的威慑,而一个本该死去的人重新登上舞台来,这是一个更大的威慑。
西疆由大将军项羽统御,负责抵御、瓦解西域联军。
西疆派驻的兵少,而且战线长,补给困难,秦国无力负担太多,所以西疆打的并不顺畅,这一年来一直处于焦灼状态,但是项羽也打出了赫赫威名,在西疆威震敌将。
李存孝做为禁军大将军,坐镇中军,戍卫京畿重地,伺机而动。吕布,赵云,夏侯惇,关羽等此时均分派于四疆之中。
以昆仑武将阵容对抗中原一地,本就毫无压力。三个月的时间,匈奴十万骑兵配合蒙恬三十万秦军战兵一路向东推进,燕国全线崩溃,燕王战败自杀。临死前大骂秦军与异族勾结。
随后蒙恬所部会同匈奴骑兵,压进赵国北部。燕赵之地,本就是平原为主,骑兵大行其道,做为纯骑兵的匈奴人表现出了惊人的凶悍。
此时中原地区并没有多少骑兵。所以匈奴如入无人之境。仅仅两个月,赵国全线沦陷。
这次灭赵之战,白起并不是主攻,也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除了少数攻城战,大部分时候都是匈奴骑兵在表演。
战争是残酷的,匈奴人打起仗来本就好杀,再加上铁血的白起,燕赵之地的人口十去五六。
蒙恬率部分重兵驻守原燕国北疆,辽东一线,以抵御东胡、扶余等外族。其余兵将分别驻守新领土重要郡城,协助维持地方治安等待始皇帝分派官员管理。
秦国的高歌猛进,齐国、楚国、汉国自然开始心慌。而秦国并不给他们心慌的机会。
东疆大将军白起继续带兵向东突进,直逼齐国国都临淄。匈奴骑兵配合突进,绕过临淄扫荡。所过之地,各郡城纷纷投降。临淄被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