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希望镇、朝阳镇、梦想镇(2 / 3)

杨浩计划在离岸边13公里这里先兴建三个镇子,三个镇子相距5公里。总共就这么1800号人,一个镇子150户600人左右。

镇子在南边最高处,农田在镇子北边。把树砍了,树根挖出来运走。

留下的枝杈、灌木、杂草还有没腐烂的树叶晒两天铺平烧掉,既能烧荒,也能把吸血虫等虫子烧死。

接着先开水渠,把地面的水引走,用来灌溉。开垦结束后再挖大型水渠,宽几米水深一米多的那种,既能灌溉也能在雨季排水。

砍树伐木下来的木头不能浪费,柚木和檀木黄花梨木好好处理后阴干,以后拉回去造船或卖钱。

挑其它一般木材先切割开,湿木头盖成两三间的木房子住着。再挑好木材阴干,以后用来盖独栋的大木头房子。

没了树和灌木的土地开荒,每户先开个亩种上粮食蔬菜,再继续开荒,这样四个月后就有粮食吃了。

以后其他移民来了,先填补满这三个镇子所属的村子,之后的移民可以向东西两边30多公里内开拓,也可以向北边这13公里内开拓,人数达到几万人后向更南开拓。

地盘大的很,不愁没地方,只愁移民不够。

来路和开镇子的空地工作几天就做好了,杨浩接着带他们在空地上平整土地挖树根。木匠用湿木头打造板车拉树根,板车有轴承,暂时先用着,等木材阴干后再打造正规的车辆。

土地平整好,把营地搬过来,不用每天再回河边住了。

杨浩派“破浪号”去交趾顺化城购买牲畜,牛、羊、猪、鸡、鸭、鹅、狗、驴、骡子等牲畜,不论大小和有没有孵化都要。

完了到占城买占城稻种子,听说这种水稻五十多天就能成熟,产量还不低,耐旱耐涝,不挑地,东南沿海多有种植,台州府种的少。

这种速成稻营养当然没有普通水稻高了,但量在那里,非常适合现在全大明缺粮的情况。

只是东南沿海已经把品种改的不像样子,还真得到占城买正宗的占城稻。

13台蒸汽轮机烧起来,10台钢铁制木材切割机,和3台钢铁制台钻开起来,木匠带着一大群人加工木材,机器人工一起上,速度非常快。

再一部分人挖桩基坑,挖好后把处理过的原木柱子放进去埋好,开始盖房子。

房子盖成吊脚楼,或者叫高架屋。以原木为柱,根据这里的情况,高出地面一米多搭建木地板和木墙、楼梯,再高出三四米搭建木头房顶,大体就盖好了。

有木材切割机作为主力,速度还是很快的。

每户的房子暂时只需要50平方米大小,分为两三间卧室和一间厨房,厕所集中盖。

这种湿木材盖的房子住不了一年就不成样了,湿木材很容易虫蛀、腐烂、开裂、变形、膨胀、收缩,修修补补只能住两年。

盖房子的木材阴干大半年差不多够了,近一年后再盖正儿八经的房子,想盖多大盖多大,在城镇村规划允许的情况下,想盖在哪里就盖在哪里。

临时住房盖好,一应粗制家具做好,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布置好直接搬进去住。

现在移民们算是安定下来了,吃有存粮,住可以避风遮雨,行有大路,各种物资不缺,家禽家畜满地跑,非常热闹。

杨浩给三个镇子起名,中间的叫希望镇,东边的叫朝阳镇,西边的叫梦想镇。

管理挑了两个秀才,一个管民生建设,算是县令,一个管物资财货和后勤,算是户房典吏,十几个吏员辅助。坐镇希望镇,朝阳镇和梦想镇由移民们自己推举镇长和副镇长。

每个镇子都有一个司法所、医馆、学校、农业指导站、工商小站、民兵(大)中队部、戏台、木材加工场、仓库、砖瓦窑场等单位。

人数不等,平常生产,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