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有如此磅礴浩大之气,天地四时,人间正道,俱在这牢房之中。
只是开篇都有如此气势,那接下来的文章,又是怎样的充斥天地,大气辉煌?
看到夏平安悬笔不动,屏息凝神,这个牢头心中砰砰直跳,鼻尖已经流汗,因为他已经预感到,他会在旁边亲眼见证着一篇千古流芳的文章出现在他面前。
下一秒,夏平安睁开眼,眼中神光粲然,笔下如旭日东升,一股天地之间的浩荡之气如大江大河从笔下奔涌而出贯通春秋万古,震得旁边的牢头浑身颤抖,难以自已……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
写完《正气歌》,夏平安执笔在地,长舒了一口气,而旁边的牢房头头,已经魂不守舍,呆若木鸡,那纸上的字,一个个在牢头的眼中,光如日月,重如山丘,横贯古今,似有万千英魂骨血所铸,
让他心灵颤抖。
……
到了晚上,文天祥白天写下的《正气歌》就已经放在了皇宫之中忽必烈的桌桉上。
忽必烈身材不高,但长得极为壮硕,宽阔的脸庞上,留着浓密的胡须,有着蒙古人特有的豪迈气息,但一双细长的眼睛却格外有神,不怒自威。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忽必烈看着纸上的文字,也有些失神,他长叹一声,转头看向身边站着的一个人,“实在难以想象,南人之文字心胸也能如此豪迈大气,看他文字,我恍忽间还以为此人也是被长生天庇佑垂青,在草原上成长的英才豪杰,对了,今日劝降结果如何?”
“已经派瀛国公去了,文天祥依然不降,而且文天祥还一直称呼那人为陛下,实在大逆不道!”
“人人都说北相莫过耶律楚材,南相莫过文天祥,我看耶律楚材比起文天祥来还有不如,我大元能取南朝,只因南朝皇帝懦弱,朝中奸佞大行其道以至于让文天祥这样的大才难以施展抱负而已,这样的大才,至此依然对他们已经灭亡的国家和君主忠心耿耿,若是他能如此效忠我,效忠于我大元,何愁我大元不盛!”忽必烈感叹道,然后脸色一整,继续下令,“继续让人去劝降文天祥,谁若能劝降此人,就是大功一件,我重重有赏!”
“是!”
……
此后两年间,夏平安在监牢之中如走马观花一样看着那些投降大元的人来为自己劝降,这些劝降的人,有昔日文天祥的下属,同僚,如今他们投降大元之后,也被派来劝降,除了这些人,元朝的官员,甚至把文天祥女儿写来的劝降的信都送到了文天祥的面前。
夏平安不为所动。
一直到两年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