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母担忧。
其实,相比较儿子不想读书,安妈更加担心的,是儿子出远门,安全的问题。
虽然,她跟孩子他爸也都望子成龙,但也没有太过了强烈的,想要儿子读个什么样的文凭回来。
读书出去,就是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能够清闲一些,不用跟他们一样地里刨,一直呆在农村里面。
但具体什么情况,他们却不知道,只想着,能够找到工作,就是好的。
现在,儿子既然想要出去工作,那也是可以的,至于苦不苦,那也只有他去尝试了才知道。
翰林现在也还小,可以先休学,等他知道工作辛苦之后,还可以在回来读书。
但他要是不怕辛苦,一直不后悔,就算是觉得苦也不想回来读书的话,那他们做家长的,又能说什么呢!
只要不犯法,不去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一直能够平平安安,他们也就没什么要求了。
到底,他们做父母的,不能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也不可能一直都给他张罗着。
路是自己选的,生活是自己过的,翰林现在还没有成年,但也已经很有主见了,他们不是没有劝过,只是没用。
既然这样,他想出去,那就去吧!
未来,成家立业,回过头来埋怨他们做父母的没有一直劝着,那就怨吧!
静娴并不知道老妈他们的想法,其实,她知道,翰林会这样,家庭的原因还是占很大比重的。
因为是家里的儿子,所以都要比较宠,那会家里也比较有钱,翰林想要什么,一般都能够满足。
而且,农村的孩子都是放养的,除非是做错了什么事情,才会被家长竹笋炒豆,拉出来教育一番。
但这也不是天天都盯着,日出而作,家里的事情够多也够忙,孩子都是放飞出去,乖的很乖,跳的也很跳。
而学习上,爸妈也只是小学文凭,那个时候的教学,跟现在也是不一样的,能识字就不错了,教孩子读书那是完全没有那个本事。
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让学校老师教导的,这个教,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
一个孩子要养成好的习惯,好好学习之类,是需要学校跟家庭两方面共同努力的。
家里太宠了,学校可以约束一些,家里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到了家里,就要多问多注意一些。
但,现在,翰林他们这一代的孩子,太野了,而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没有严格的监管。
所以,翰林变成现在这般叛逆又任性,其实想想,真的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静娴知道,要是自小多约束,应该是能够拯救的,但是她并没有,想到这里,她也有些愧疚。
但她还是要一意孤行,有自己的理由!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选择另外一条路,会不会更好,她也不知道。
在不知道怎么做好,她也只能选择唯心而已!
她会在翰林未来将要走弯路的好时候,及时出手,静娴觉得这样就够了。
他们家人都不是大奸大恶,也没有犯罪,也没有什么家破人亡,只是过的有些悲催,只是很多很多让人不忿的事情全都集中在了一起。
只是,有一裙,让人很失望的亲戚。
他们,只是最为普通的那一群人而已!
这一次,老妈打电话过来,静娴还是选择沉默,没有说,逼着翰林回到学校,老老实实的去读书。
其实,就算她这么说了,爸妈也这么做了,但她很清楚明白的知道,这样做,只会引起更强大的反弹。
那孩子,估计离家出走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这不是没有前科的。
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秉性还有三观,在最该树立的时候,没有严加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