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商业的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而最直接的问题便是货币问题。
东汉末年所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钱,叫做五铢钱。所谓的“铢”,乃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量单位(汉承秦制,重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斤大约相当于后世的250克左右,一两约为15克左右)。
五铢钱最初发行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在货币发展史上有著十分深远的影响。从汉武帝元狩五年至东汉末年的近三百五十年间,五铢钱一统天下,它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
无论以前的辽东还是如今的幽州,一直以来认可和通用的五铢钱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武帝时期至明帝、章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这一时期铸造的五铢钱没有显著的变化;另一类是为灵帝时期铸造的“四出五铢”,这种五铢钱的典型特征是从其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了一道阳文直线,比一般“东汉五铢”铸造得要好一些,钱的重量也略重一些;至于其他时期的五铢钱,幽州官府一概禁止通行。
由于近两年来幽州的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富商大贾往来频繁,天下各州郡的五铢钱也因此大量流入幽州各地……
然而,随著幽州各地工商业的飞速发展,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五铢钱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商品经济的需求。
只有解决这一难题,幽州各行各业方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