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无言,沮鹄站出来刚要说些什么,但是却被雷云开口打断。
“主公英明……”
闻得雷云之言,沮授的神色不禁微微一愕,眉宇之间的忧色渐渐散去。
……
荆州,襄阳。
当北方大地一片大雪纷纷之际,地处南面的荆州首府襄阳也开始飘起一场小雪……
此时的世道虽然动荡不安,但是有著“天下之腹”之称的荆州状况相比而言却是要平静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大批天下知名的饱学之士纷纷聚集到了这里,也使得荆州成为了天下英才最著名的出处之一。
另一边,荆州之主刘表虽然庸弱且胸无大志,但其人却也并非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在他的努力之下,荆州的各地无盗匪之患,百姓生活相对安稳,学术氛围颇为浓厚,这些都是其施政近十年来取得的成果。
眼下已是年关,又逢一场瑞雪,荆襄大地一片苍茫,正可谓文人雅士对酒当歌、舒噫胸怀的绝佳之时!
此时,在襄阳城外的一座偏远的酒肆之中,几个文士装束的男子正聚坐在一起对酒纵谈,氛围十分欢快融洽……
旁边,二三只火炉之中的炭火正旺,将周围的尽数寒意驱逐殆尽,只余下一股股令人无比舒适的暖意。
酒肆之中的客人共有四人,案台东南西北侧各坐有一人。其中,面南而坐的是一位年近四旬、面目俊朗的中年儒士;此人一身青布棉袍,头束青丝纶巾,面容白皙,颔下蓄著一副精美的长须,一种清雅出尘、淡静如水的气质宛若天成,尽显世外高士之风范……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面西而坐的是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年轻文士,此人一袭黑色袍服,白面短须,相貌秀逸,一双明亮的星目似乎总会在不觉间流露出些许的笑意,令人倍感亲切……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颍川长社县人。出身寒门,为人侠义、豪爽,东汉末年之名士。中平末年(公元189年),其为友人报仇而杀了贪官,不得已披发出走,后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因避乱而至荆州居住……
另一面,与司马徽、徐庶对面而坐的亦是两名仪表不俗的年轻文士,此二人年齿均在二十岁上下。踞于西侧的一人星眉朗目,丰姿俊爽,周身一袭月白色的袍服,神采飘然如仙;南侧的一人仪容看上去则是有些古怪,其浓眉高鼻,面色略黑,一双眼眸如鹰似隼,锐利逼人,别具一番奇异的风采……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其即在南阳郡耕读为乐,荆襄名士。
庞统,子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深受名士司马徽的赏识,荆襄名士。
四位荆襄名士难得聚在一起,除了对饮抒怀之外,谈论更多的自然是天下时局……
酒至半酣,踞座于北侧司马徽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转而谓其余的三人道“时下袁氏大势已去,曹操与雷云数十万大军再行对峙于河北;刘表、孙权等割据诸侯中立观望,局势已明……汝等既有云霄之志,何不择其明主而辅之,安世济民,扬名立万,方不负汝等满腹才学。”
他本身无意于功名,但却深知眼前的三个年轻人均是当世奇才且个个胸怀大志,早晚必将名扬天下!
司马徽言毕,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均含笑不语,若有所思……
此情此景,司马徽不禁拈须一笑,继而将目光投向了一侧徐庶,道“孔明、士元心志极高,时机未到必然不会轻出……适才吾等遍论天下诸侯之时,元直好似对那雷云评价颇高,况且今其正与曹操角逐于河北,足下何不前往河北而辅之?”
“唔……那雷云既有文韬武略,又肯施惠于百姓,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