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没钱了……(2 / 3)

大明咸鱼 天煌贵胄 3313 字 2020-01-19

度设计师是否还健在人世这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比较肯定的是,那时候种花家更先进的003型渔政船差不多应该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也有可能种花家的海军已经拥有五六艘渔政船了。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三哥的软件行业很牛逼,许多顶尖的程序猿都是三哥家里的。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三哥家里的程序猿大多是干的一些外包性质的工作,极少数顶尖的待遇确实不错,然而对比起整个三哥家的软件行业来说……  不提也罢。  倒是种花家,花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又砸了无数人力物力才完成的扫盲运动,直接让种花家把别人走了百十年的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顺便还走了许多别人家的路,最终让别人无路可走。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仅仅是几句口号那么简单。  相反,这句话反而是一种治世的真理。  如果嫌弃三哥太软而没有资格和种花家在一张牌桌上打牌,那么就用种花家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时光来对比吧。  历史上大明朝都快唱了凉凉的时候,依旧有个叫宋应星的家伙写出了《天工开物》,比如有个叫徐光启的家伙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书籍。  而紫气东来三百年的……  算了,不提也罢。  而杨少峰现在要做的事情,其实就跟种花家在建国之后要做的事情差不多,只不过没有那么拼命,也达不到那种全国扫盲的程度,仅仅是打算把社学强制推行下去,不求人人都中得了科举,最起码也要让下一代人都能识字。  换句话说,杨少峰没打算在即墨开展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但是杨少峰打算在即墨实现杜绝新生文盲的计划。  ……  中原百姓有许许多多的老话,比如民心如铁官法如炉,比如胳膊拧不过大腿,比如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当杨少峰这个即墨的百里侯铁了心的要搞社学,要让即墨七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孩子都去读书的时候,整个即墨县也只有老老实实听从命令的份儿。  方法很简单。  不能收什么教育资源税是不是?  改罚款!  家里有一个孩子不老老实实的送到社学去读书,就罚款!一个孩子一年罚一两银子,两个孩子就是二两银子,三个就是三两,如果家里孩子多,可能就得卖儿卖女再卖地了!  当然,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教诲——奖!  孩子在社学是不用花一文钱的,从一天三顿饭到校服、书本乃至于笔墨纸砚,都由即墨县承担了,考得好的,再额外给奖学金,男娃女娃都给!  杨少峰还真就不信了,再怎么拧巴的老百姓,还能跟那些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毛驴子一样不知好歹?  但是,自愿不自愿也差不多承担了半个即墨县丞工作的朱瞻基却开始有意见了“你知道即墨县还有多少钱吗?”  杨少峰有些懵“现在花出去的钱,不都是经过你和白庚你们两个的?你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现在你却跑来问我?”  “对!就是问你!”朱瞻基神色不善的盯着杨少峰道“如果不考虑永乐十八年秋的商税,那么现在整个即墨县就只有两百锭宝钞!  换句话说,一千贯宝钞,就是现在整个即墨县的库里所能动用的所有钱财!”  杨少峰顿时就懵了“不对,这两百锭宝钞,是因为顺天府的宫城、皇城完工之后,夏老抠提议赏赐给我的吧?什么时候进了即墨县的库里了?”  “这不重要!”  似乎是跟杨少峰在一起厮混的时间长了,现在的朱瞻基明显有些不要脸的趋势“重要的是咱们现在就只剩下两百锭的宝钞了,连下一批收购鸭蛋的钱都不够了!”  “不对!”杨少峰瞪着眼睛道“卖鸭蛋的钱呢?卖生蚝和扇贝的钱呢?这鸭蛋都卖了几个月了,总不可能没见着回头钱吧?”  朱瞻基呵的一声冷笑道“见着了!可是鼇山卫的码头,通济南府的主路,这些不要钱的?  除去已经完工的六十所社学,现在整个即墨有一百二十所社学动工,需要的青壮、水泥、石头、木材乃至于先生,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