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向他们射击,所以这让他们的第二枪又击毁了两部,击伤了一部动力装甲。
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在十秒钟时间内。而十秒钟一到,第二发一百五十五口径的炮弹就在动力装甲群中炸开了。三部动力装甲被击毁,一部受伤。
后边的轮式装甲车由于被前方动力装甲遮挡的原因,无法进行火力支援。这款装甲车本身就没有激光反导系统,所以也无法为己方动力装甲拦截射来的炮弹。绕路吧,两旁是废墟房屋,又过不去,只好让随车的士兵前去支援。
实际上他们的支援火力是三架“翼龙”无人机,但很可惜在第一时间被击落了。
这边敌方动力装甲总算是把冲过来的十个机关人都消灭了,可这段时间又挨了三枪一炮,损失了四台伤了两台。
不要忘了,有二十个机关人已经绕过了动力装甲们,来到了六轮机器人集群的两旁。
其中十个开始从旁边的废墟中对前来支援的步兵进行射击。
另外十个依旧是老战术,向动力装甲展开了冲锋。让孙星宇再次取得了击毁十三台的战果。
同一个战术被连续使用了两次,还取得了效果,这要得益于在“偃师”系统下各单位的无缝衔接。
现在敌方还剩下完好无损的两台,受伤的三台。已经基本丧失了突击能力。
能损失这么多动力装甲,一是因为通讯突然被干扰,习惯了通过网络配合的动力装甲只能各自为战,没了组织。二是不怕死的机关人牵制了对方的火力。三是地形对敌方不利,正面是冲上来的机关人,两旁是房屋和己方动力装甲,后边是受到干扰停止不动的六轮机器人。
此时干扰弹的时效已过,袭击步兵的十个机关人在装甲车机炮的攻击下很快被击毁,六轮机器人也即将恢复活力。
但一发一百五十五口径榴弹却一下子炸飞了三分之一的六轮机器人。这些薄皮可没有动力装甲的防护,而且还是被打了固定靶。
虽然五辆轮式装甲车毫发无损,但在变成废墟的城市里和动力装甲打巷战,永远都不占优势。
眼见落败不可挽回,却还不见撤退,那对方必有所持。
。
此刻,二号蜘蛛坦克旁边,倒塌楼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机械。它四肢着地,若是站起来,或许能超过五米。两个前肢上有锋利的爪子,反关节后肢有辅助跳跃装置,腰部有可变向喷口,头部是一挺十五口径的电磁机枪。
“山臊”机甲,国防军陆军列装的巷战专用武器。它采用了极端的设计,注重移动力、防御力、但几乎不具备远战能力。强力的四肢能让它在城市中飞檐走壁,同时为安装在前肢上的利爪极大的撕扯力,让它能撕裂坦克的装甲。在平原上它或许是靶子,但在钢铁丛林里,它就是王者。
二号蜘蛛坦克开火之后,躲在暗处的山臊机甲就凭借弹道计算机算出了其开炮的位置,立刻赶了过来。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掩盖了它移动时发出的声音,再加上它为了减少发声,稍微放慢了一点速度,这使得它已经来到了对方面前,对方却浑然不知。
没有丝毫犹豫,山臊机甲从楼房上飞跃而下,直扑蜘蛛坦克的顶盖。如果这一下扑实了,巨大的冲击力会让前爪直接把蜘蛛坦克击穿。
但是,这里说的是如果。
从上而下的飞扑虽然很帅,但战前国防军山臊驾驶员的手册上,从来都不建议这么做。永远不要让自己处于无法借力的状态,尽量用敌人的身体去遮挡敌人的枪口,这才是山臊机甲的正确驾驶方式。
所以,如果没有成为现实,它,杯具了。被一发一百口径的电磁炮弹击中了上半身。本来它腰部的喷口应该会在智能的控制下瞬间工作,推动它进行闪避的,虽然不至于躲开,但至少不会让相对脆弱的腰部被击中。但是,机甲在被发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