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朝廷中枢肯定是更愿意重用赵麟。
内阁中枢遂以赵麟为帅,派出御林军十五万,又从地方抽调了五万守备兵马,合计二十万人,再与赵麟原本的兵马重新汇编,成立了一支新的兵马,名为平靖军。
其意,便是平了赵王的靖难之意,由赵麟为主帅,合计二十五兵马。
赵麟在接到圣旨诏书之后,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之色。
他对于自己的状态是最清楚的,虽然战胜了邱福,但这场胜利更多是邱福自己浪输的。
想要玩中心开花,里应外合那一套,彻底吃掉龙武军,所以才会孤身犯险。
若是邱福不犯错,赵麟是没有机会赢的。
在战斗中,赵麟也察觉到自己的状态下滑,相比于二十年,无论是他的体力还是对于军队的掌控都有所不如了。
之前的七万大军还好,二十五大军,赵麟从军多年,却从没有统领过这么的兵马。
然圣命不可为,赵麟内心也是想打这一仗的。
他今年虚岁已经八十,打不了几年的仗了。他也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指挥一场留名千古的战役。
巨鹿之战,垓下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关之战……这些战役无不是名传千古,即便其主将身死魂灭,但其过往依旧被千古传颂。
多方结合之下,赵麟接下了这道诏书。
负责传旨的内监随即对着起身的赵麟道,“赵帅,陛下密诏。”
赵麟正欲再次下跪接旨,便被这内监给扶住。“赵帅,子口谕,赵帅不必跪迎密诏。”
“臣赵麟,接旨!”
“陛下口谕,赵卿之大胜,使得神都之内,人心浮动,朕心不安,望赵卿谨慎用兵,慎之,切切!”
十三在议事之时,感受到了群臣的急切之福
他们似乎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赵王之乱,甚至连一贯沉稳的王华也是带着急切之意。
因为内阁中枢看到了几乎,能够推行他们的国政的机会。
此前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遭到了北地世家望族的抵触,使得国政难以为继。
这让改革走得顺风顺水的内阁心有挫败之福
这个以永安一三系也精神内耗内阁中枢是期望改革的,但是地方的阻力让他们的改革没法继续进校
若是能够快速平定赵王的叛乱,那朝廷就可以借着大胜之威,靖清地方。
那些牛鬼蛇神自然也就不敢跳出来阻拦。
所以内阁才会催促赵麟进军,即便是冒险之举。
赵麟从子密诏的谨慎切切之中,探知了子的态度。
这位少年的麟德子现在也十分的纠结,他既和这些大臣一样,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又对进军之事感到担心。
这样的矛盾心情之下,麟德子才发了这样一封密诏给赵麟,叮嘱他千万心,但又没有阻止赵麟进军。
“还请使回禀陛下,臣赵麟谨遵圣谕,不敢有违!”
在御林军和守备军抵达之后,赵麟将兵马重新整编磨合之后,便拔营而起,向着冀州腹地进发,
……
赵王溃军,李远和王聪二人在邱福的首级被赵麟祭出之后,便知道此战不可为。
二人不谋而合,同时下令撤退。
李远带着麾下残存的两万余骑兵,从后方退走。龙武军的骑兵都在之前的大号之中,被歼灭,没有人有能力拦截追杀李远的骑兵,撤离并没有太大的阻碍。
相比于他,王聪则要困难得多。
邱福的人头在正面战场是被许多人看到的,主帅阵亡还被斩下了首级,正面的兵马已然是崩溃了。
王聪虽然身为临时的统领,却也没有办法控制局面。战场之上甚至有内斗、踩踏之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