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个程度,杨彪心中已经明白,这是曹操要对他下手了。而夫人书信一事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杨彪正要分辨,却听献帝说道,“杨太尉的为人朕是信得过的,断不会因私害公,更不会勾结袁逆。大将军是不是……”
曹操似乎根本没有听到献帝的话,只是说,“是否通敌,臣说了不算,圣上说了只怕也不算,不如还是将杨彪及其夫人收押,交由廷尉审讯。”
这一下到让献帝无言了,众臣有想为杨彪的说话的也不好说。杨彪兀自不动,看着曹操究竟要把自己怎样。
田靖想也不想出班道,“臣以为,杨夫人与家兄书信往来,本属平常,毕竟杨夫人也想不到袁术会反。而在袁术造反之前,就算偶尔言及朝中大事虽然不妥,但也不是什么通敌谋反的大罪。大将军一心为国操劳,圣上和百官都心中有数。只不过此次从几封书信的证据来看,并不足以入太尉之醉。而且《礼记》有云‘刑不上大夫’,太尉大人乃三朝老臣,劳苦功高,怎好因几封书信而令其受牢狱之灾呢?”
曹操看到田靖,心说,这个毛头小子每每与我作对,来日定要让他好看。曹操也不看田靖,对献帝说,“征北将军所言也有些道理,臣也不愿老太尉老来受此牢狱之灾,不过杨彪实在不适合再担任太尉之职。”
杨彪听到这里,已经知道了曹操的底线,而且也知道如今自己根本不可能与曹操相斗。便出班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在朝堂之上位圣上效力,臣愿请辞官回归乡里,还望圣上允准。”
献帝还待挽留,一看今日形势,怕是不行了。便点头道,“既然如此,朕不便挽留。还望老太尉回乡之后好生将养身体。”
众臣见到一直和曹操站在对立面的太尉杨彪,就这样便被斗倒了,也是吃了一惊。那些站在曹操一方的自然欢喜,那些原本有心效忠献帝现在也有些打鼓,都不敢得罪曹操。
曹操之所以这时发难,主要是因为如今袁术基本已经被消灭了,如今除了袁绍已经没有人能与他为敌。袁曹之战既然不可避免,曹操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朝中的反对势力对此战的影响。拿杨彪开刀只是一个开始,曹操只有整合了后方各势力,才能真正放手与袁绍一战。
杨彪告老还乡,他的家乡是陕西华阴,如今关中战乱,自然回不去。田靖正要起程返回平阳,便邀杨彪同往,杨修现在在他麾下为主薄,杨彪去投儿子倒也说得过去。
曹操在朝堂上搬倒了杨彪,便开始酝酿下一步的计划。如今荀彧、程昱、钟繇等人都在曹操府上,郭嘉和荀攸正随夏侯惇的大队班师,所以没有到场。
曹操道,“如今搬到了杨彪,这反对我的人只怕这一段时间都会禁声。我要趁这个时机,让圣上回复汉初丞相之职,不再设立三公。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荀彧道:“我以为此时请设丞相,朝中定然无人反对,献帝亦当允准。明公为丞相实是实至名归。”
程昱道:“正是,明公以丞相之职发布政令,正可以使百官各司其职,各正其位。”
众人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在朝野之中先造舆论,然后等下次上朝的时候再由其它人提出,众臣附和,倒要看看献帝如何应对。
十日之后再次大朝,一个从来不曾有人注意的小小议郎刘桢突然上表请献帝恢复汉初之制,取消三公,设丞相总揽朝政。
此言一出,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曹操有意当丞相之事已经在官员之间传闻了一段时间,但是今日有人在朝堂之上提出,还是让众人吃了一惊。也不知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是自己揣测曹操心思大胆上奏以为晋升之阶,还是曹操有意指使。百官没有明白献帝和曹操的心思之前,都不敢随便表态。
献帝听到这句话也是吃了一惊,他知道曹操骄横,已经处处隐忍,却不想曹操咄咄逼人。刚刚挤走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