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组给了李文峰80万的资金使用权,也给出了20天的拍摄和剪辑的时间限制。
所以在有限的资金成本外,其实时间成本的要求同样也是比较紧的。
相应的,《调音师》这个剧本,其实整个故事架构也很简单。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钢琴师,因为心理素质问题,在一场至关重要的大赛上折戟沉沙后一蹶不振,沦落到在一家琴行成为一名钢琴调音师。
而这位调音师突发奇想,利用了人们的心理,伪装成一个“盲人调音师”,或是猎奇,又或者是对于盲人的“信任”,来钢琴行找他调音的客户顿时变得络绎不绝了起来,顿时让这位调音师业绩倍增。
而真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位调音师伪装盲人得心应手,变得志得意满之后发生的。
整场戏份预计时间应该会在15分钟以内,而场景和人物也不复杂。
主要场景就在钢琴演奏厅、街道、咖啡厅,以及剧情最主要的场景,客人的家。
人物更是简单,丁炙饰演的钢琴调音师,同样被拉来客串几分钟的钢琴店老板张嵩文,“女主角”邹雨桐,以及几名镜头可能就一两分钟的客串演员。
包括张嵩文,这其实也被丁炙的“自家人”给包圆了。
......
......
咖啡厅。
张嵩文不愧是老师级的人物,就连客串这几分钟不到的角色,他都做足了准备。
西装革履,一副老板的派头,但却又带着几分刻意维持着的文雅的姿态,从细节入手,为他“钢琴店老板”的派头做足了充分的外在暗示。
而且他那种独特的,对戏认真到极致的姿态,你说他是炒人设也好,真性情也罢,就丁炙所了解的,他每一部戏都是这样子做的。
要不怎么说,论心不论迹呢,就算他真的在凹人设,但是只要他每部戏,乃至每一个细节都这么凹,那其实和真的的又有什么差别呢?
而张嵩文也是少有的,丁炙在对手戏时,觉得棋逢对手的演员了。
“我想知道,是什么让你接的活,在这一个月内翻了一个倍?”
同样西装革履,带着一副墨镜,恍如一个真正盲人的丁炙,一直维持着“目视前方”的姿态,手上不慌不忙地叉着甜点吃着,期间无论是咀嚼食物,亦或者是端碗喝汤,都没有过大边幅地摆动过他的头部。
其实这个细节很细微,但是却能给镜头前的人一种既视感——这是一位盲人。
因为盲人无论是吃饭,亦或者端汤,都不会有正常视觉的人那种下意识看向餐盘或者碗沿来“瞄准”的反应。
“你的客户很满意我的工作,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
丁炙优雅又吃下一口甜品,淡然地回答道。
“难不成有人投诉了?”
“没有。”
“难不成你因为我赚的多,而要炒我鱿鱼?”
......
这场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演技炸裂”的情绪戏,而是张嵩文从质疑,到被丁炙说服的过程。
其实说白了热,就是借他们两个人的口,简单地向观众介绍丁炙伪装成盲人调音师的缘由。
就是利用大家觉得盲人普遍听力灵敏的观念,让自己变得受欢迎的同时,在各个方面都能收到更多的“照顾”,除了小费的惊喜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肆无忌惮地“偷窥”客户自然而然展现在他面前的隐私,这让他觉得分外地有趣。
——毕竟有谁会对一个双眼不能视物的盲人多加防范呢?
但是这场戏其实对于演技方面,其实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的。
“聊天”要聊得有趣,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尤其是一处场景,全靠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