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在内地某个街道上碰上一个脸熟的明星,哪怕是那种仅仅看着脸熟的,只要有人吆喝那么一声,保证不少人掏出手机来围上来,给你堵得水泄不通的。
甚至不用是明星。
有小破站整活区的up主也做过实验,只要花上千块钱在某宝上雇佣一批专业“群演”,然后在机场上举着灯牌,等着“主角”出现时大声尖叫呐喊,围上去“哥哥!割割!”地叫喊着,跟随者,同样能够引起小规模的围观和拍照。
实际上,可能很多跟着围上去的人,压根就不知道那货是谁,大多是从众心理,或者是一种瞧见大熊猫的心态。
至于掏手机拍照,则是有了一個发朋友圈的缘由——“嘿!今个儿在机场碰见大明星拉!”
但倘若像是在横铺那种地方,明星每天都得见上个三四回,那心理阈值就会被提高不少。
毕竟又是后你去旅游,在著名景点拍照时,某个你屁股坐着的石墩,也许就有那个明星给用脚踩过。
说白了,九个距离产生美一样,距离同样也能产生神秘感。
而港岛作为一个弹丸之地,其娱乐圈又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如此繁荣的时段,那撞见大明星,又或者是在哪哪看见某个剧组在拍戏,那可就太常见了。
像是什么买菜刘先生,热心周市民,甚至路上打个的,开车师傅也能撞见某个用烫发来掩饰秃顶的某位天王歌手,更是常事。
所以当丁炙和梁家晖出现在街头上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轰动。
一方面是某某剧组在街边取景拍戏的事儿在港岛实在太常见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的丁炙以及梁家晖都是在戏里头的状态,无论是面容还是妆发,服装都和现实中差距不小。
丁炙剃了个“刚出狱”的青皮头,再加上五官轮廓硬朗,辨识度颇高,其实还是有些容易被认出来的。
梁家晖留着一嘴张牙舞爪的凌乱胡须,遮住了大长脸,还坐在轮椅上任由着丁炙推行着,任谁都看不太出来是他是大名鼎鼎的千面影帝。
毕竟可是能够在演完一部戏之后,让人在片尾鸣谢中看到他名字之后,才猛然醒悟这部戏里竟然有他,而且还是戏份不少的最终大反派的存在。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变故。
像是像是有几个年轻粉丝在见着丁炙的时候,能明显看到眼睛都亮起来了。
她们俩向前匆忙地走上了那么几步,又略微有些踌躇了起来,在外围徘徊着,一副想上来又怕打扰到丁炙的模样。
最后还是丁炙发现了,走了上前去,和那俩女生攀谈了两句。
才发现对方一个是港岛本地人,曾经到内地做过交换生。
另外一个是内地的,还是学生,两人是约好了在暑假见面的朋友。
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丁炙的粉丝,甚至可以说是很资深的那一类,甚至还进了个核心大群那种。
虽然丁炙也不知道自个有啥“核心大群”,但看那俩小姑娘一脸骄傲的模样,应该其实一件挺“见不得”的事情。
俩姑娘看上去一个活泼点,看到丁炙靠近后,整个人变得就跟个烧红了的喜鹊一样。
又是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又特地压低了声音,开始了叽叽喳喳的叨叨了起来。
显然是也知道丁炙不想在外面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另一个则是更文静一些,一只手紧紧掐住旁边的小伙伴,以免她一个激动对着丁炙扑上去。
“炙哥!你是在拍戏吗?前两天看到了发布会,是在拍那个......”
“《触不可及》。”
文静的眼镜女孩提了个醒。
“哈哈哈!好开心啊!实在是......实在是好巧啊!”
“咱们在这候了两天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