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闻言沉吟一会显得很为难:“抱歉,我的人只听得懂最简单的日语,说就不行了,这个任务恐怕无法完成。”
这是实话,不是推脱,很多加入抗联的人要么跟日本人有仇,怎么是来自穷苦人家的孩子,不可能也没条件去学日语。
队伍中仅有的几个知识份子都有自己的工作,上级不会让他们参加这种危险的行动,人才,那是比金子还珍贵的宝贝。
也就是果党,
不把人才当人才。
听到老枪的解释,左重沉默了一会,转头看了看手下,何逸君要跟自己渗透,邬春阳是行动主力,凌三平得甄别资料。
没用的就郑庭炳,问题是这老小子连国语都说不利索,更别说日本话了。若是马来语和粤语,对方倒是可以帮得上忙。
那该留谁呢,
难办。
再说老郑,被他这么一盯吓得胆战心惊,恨不得把脑袋放到裤裆里,留守这里看似安全,可要是有人从入口攻进来呢。
想要平安就得跟着大部队,徐恩增在九甲圩为什么会中枪,不就是因为脱离了自己手下,姓左的说不定是在借刀杀人。
卑鄙!
跟他老师一个德性。
发现了盲点的郑庭炳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当即微微弯下腰,脸上扮出了无比乖巧的表情,比见到光头还要恭敬三分。
只可惜这副做派纯粹是给瞎子抛媚眼,左重懒得搭理这个老油条,想了想拿出匕首直接割断电话线,能拖一时是一时。
如果有人想接通这个电话,没人接听和线路故障在接线员那是两种反馈,准确的说是一个有振铃,一个没有任何声音。
电话线常年深埋在地下,湿度和温度比较高,出现损坏很正常,要是能骗来检修线路的技术人员,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处理完电话,
众人继续深入。
左重和何逸君首先整理了一下服装,重点查看身上是否沾染了鲜血,不能排除等会跟敌人面对面的可能,细节是关键。
做好准备,两人顺着昏暗潮湿的巷道往里面跑去,或许是由于空气含氧量低,或许是紧张,只跑了一小会便满头大汗。
这点距离对他们来说本该是小菜一碟,要知道在特务处的特训里,轻装五公里是最基本的一项,所有人都能轻松完成。
可见训练成绩和实战表现完全是两码事,这就能解释为何那三个死掉的日本士兵那么好对付,不是关东军的能力不行。
而是对方长期在密道值守,无法参加真实战斗,再精锐的士兵也废了,人体就像一把刀,长时间不使用,一样会生锈。
三百米....
四百米....
左重两人控制着呼吸,飞奔中经过了一个又一个转角,还好日本人的资源有限,没有把这些关键位置都改成了火力点。
不然他们只能放弃渗透,渗透的本质是有效利用信息差,对方人数越多,双方碰面次数越多,身份暴露的风险就越高。
那种与探照灯和看守隔着一米远的“渗透”,只会出现在影视作品当中,没有这么傻的对手,除非你的敌人都是残障人士。
在跑出去五六百米后,跑动中的左重发现远处转角有手电灯光闪过,他立刻以脚尖和胳膊肘为支撑半悬空趴到了地上。
据说这个动作能帮人躲过大部分的跳弹,但是目前没有可信的实例,这或许是因为近距离交火生存率不高,无人作证。
趴下的同时,他握着加装了消音器的勃朗宁,瞄准墙面一米左右的位置,这么远打头部不靠谱,打胸膛的把握更大点。
见他这样,何逸君也无声卧倒举枪对准巷道尽头,表情显得有些焦急,他们的位置太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