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降卒不知道抬入汉军旗是什么意思,但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该剃辫子了。
说不准也能参与到这次抢掠大明的战事当中来。
唯一需要打听的是,咱靠自己本事抢来的财物,能留下几成。
优势兵力用于佯攻,一下子就摆弄开了。
清军接连攻克十一座烽火台,直接杀进城堡内。
吴阿衡当场身死。
清军根本就没给他说话的机会,或者也听不懂。
毕竟牛录下了死命令,再不攻破这个堡子,在大将军把他脑袋砍下来之前,我先把你们这帮人的脑袋砍下来陪葬。
所以堡子内的几百明军无一活口,他们想要投降清军,都不给机会。
旗杆上挂着两个牛录的脑袋,总算是激发了清军的威力。
高起潜表示他知道了,随即也打马走了。
“是。”
那个瞎子作为大明的使者前去与皇太极议和,完全就是高起潜示意的,此事若成,他也有大功劳。
整个文官体系当中,全天下也就他这么一号人。
卢象升十分感动,表示必将报答陛下。
我主张与清军议和,是为了我自己吗?
崇祯调来的勤王师还在路上,唯一的战力吴国俊决定要坚守不出,待到合适时机捅清军的皮股燕子去。
卢象升斥责杨嗣昌有沮师养寇之罪,杨嗣昌也是大怒。
总之,投降清军好处极大,速来。
并且从中阻挠,他不仅在信中反对夜袭,而且提前把卢象升麾下的将领陈国威调向东路。
杨嗣昌将宣、大、山西三路号称二万士兵归卢象升统率。
卢象升与陈新甲刚交接完,又赶上这个事。
因大凌河战事失败的孙承宗一直在老家颐养天年,清军进攻高阳,他率领全城军民守城。
朝廷若是早些与大清议和,也就没有高起潜担忧这些事了。
先不说他爹杨鹤在锤匪那里好吃好喝的供着,没有一点忠君爱国,要为大明荣辱与共的样子,就想在反贼窝里厮混。
谁不愿意去司礼监待着,皇帝身边,那陛下指定能够记住你。
得知消息的杨嗣昌亲自出城到卢象升军营,想要与他好好说道说道。
吴国俊确认了吴阿衡身死,心中极为满意,但脸上却是一副大怒的模样:
若是早早有了议和之事,清军也不会在这个档口入关。
北京以西,到山西边界,千里之内,多为旷野平川,满蒙骑兵扬鞭跃马,沿途所过,六府城镇皆被攻掠。
同时用实际行动告诫那些明军士卒,只要你敢与我大清作对,我指定得想法子弄死你们。
崇祯话头一转接着对他嘱咐道:“剿奴与剿寇不同,卿宜慎重!”
卢象升闻讯,伏地痛哭,请求解任,崇祯不允许。
城破被擒,七十六岁的孙承宗选择自己体面,自缢而亡。
纵然是吴国俊他在几万清军面前,手底下的几千人也得麻爪。
反观左翼统领多尔衮也领军到了蓟州关外,多尔衮选择在董家口东二十里,青山关西二里左右,趁着明军不备,毁坏边墙而入。
毕竟一个人手底下的将士们想要跟随谁作战,崇祯也不管了,只要能打赢就行。
杨嗣昌站在原地,望着打马而去的卢象升,无论是眼睛还是心中都十分沉重。
高起潜对此毫不在意,就算你是此番勤王的督师,可你看看哪个头领敢于违背我的意思?
更何况朝中海油陛下以及杨嗣昌做主,你斗得过我吗?
真以为你穿个麻衣,就能有什么效果了?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