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捏着胡须道:“靖辽侯一直都被陛下寄予厚望,若想要平定辽东,还得靖辽侯这种勇将前往。”
洪承畴也不想去辽东那块地界,他认为凭借朝廷的供应,大抵是没有战胜希望的。
辽东那地界谁去,不死也得脱层皮。
唐通就更不用说了,是他洪承畴一手提拔上来的,且在平定其余反贼的战事当中表现优异。
祖大寿驻守宁锦多年,定然能够与皇太极长久相持下去。
吴国俊确是觉得不动脑,始终都是底层的棋子,不可能会受贺大帅的重视。
在练兵时会曹随萧规,不胡乱发明新战法,就已经是文官的最大的进步了。
如今皇太极又来搞这一招,着实是让他烦躁。
如今大明需要面对的形势越发的棘手,几处动乱,皆是不能迅速平定。
吴国俊喝了一口茶:“要不然我心里不安。”
犹如崇祯二年时他占据永平等四城一场,这次是打算占据了就不走了。
清军在义州修建城池屯田的时候,便引起祖大寿的警觉,急忙派使者报送朝廷,请求早做应对。
就算王承胤也早就想要投降贺大帅,但吴唐二人秘密接触都没有带上他。
朝廷内外都遇到了困难,没有粮草供应,大军不可轻动,还需谨慎行事。
此人能够长久待在此地,定是有几分手段在的。
崇祯闻言则是下旨让辽东诸将临战决断,命令督抚密谋方略应对,快些回奏。
白广恩对大明的忠诚也不是那么高了,开始回复儿子的信件,毕竟多条后路谁不愿与啊!
洪承畴的书信很是简单,直接就说辽东的形势复杂。
主战派的气焰一下子就消失不见,目前主和派在大明朝廷内占了上风。
“对了,大帅来消息了。”
唐通依靠着贺今朝提供的助力,立下不小军功,都获得了提拔,且身居高位。
时刻威胁着北京,更加让他难以接受。
陈新甲等人又接到崇祯的口谕,说奴贼狡诈,谋逆叵测,东西延边是战是守,还是增援,虽然在边臣料理,但是你们这些中枢更要多出主意,不许慢吞吞的把辽东的事情奏上来。
唐通也晓得如今旱灾连年,家乡那里能饿不死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我得想个法子,让皇帝同意议和,同时把我摘出来防御锤匪,派洪承畴领兵去支援辽东。”
总之皇太极这次是铁了心的想要拿下辽东全境,还望陛下能够多重视。
洪承畴除了没有卢象升的勇力,在指挥作战上也颇有建树。
但问题是目前朝廷内的诸多大臣们,怎么可能答应同大明反贼议和呢!
再加上北京内外城三道防线联合一起,只要贺今朝胆敢前来,就必然让他没有好果子吃。”
不管是坑谁,总之都挺好用。
他发现吴国俊变化了许多,都喜欢用脑子办事了。
但是皇太极没有攻打宁锦,而是屯兵义州,这就让崇祯有些头疼。
白广恩从贼变官,也一门心思跟着朝廷效命,即使他儿子被贺今朝俘虏了也不在乎。
在大明,议和就等于卖国的理论,可一点都不会少。
千里运粮,士无宿饱,这是皇太极的第一个失策;
清军志骄意满,力疲马乏,这是他的第二个失误;
土地是新垦,与石田有什么区别,这是他第三个失误;
这种话也就只能糊弄到皇宫内的皇帝罢了。
毕竟以自家陛下的心思,目前除了杨嗣昌,谁先开口议和,就等着没有好下场吧。
然后蓟镇时不时的有小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