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敞亮啊,从来就没自己,心中全都装着的是陛下交代杂家的差事,要全心全意的办好。”
官绅集团,其实也舍得花钱。
他们选择给朝廷捐一百两就觉得心痛,亏大发了!
但是他们选择贿赂上官送出一万两,都觉得花的值啊!
对于高起潜的话,孙传庭连连点头附和。
想他一个东林党之人,不满魏忠贤而辞官,如今又和宦官“勾搭”上了。
不得不说一句,环境能改变人的思维。
许多人看似有很多选择,实际上没有选择,唯一剩下的只有打不过就加入吧。
说实在的,阉党哪有那么多人,还不是东林党的对头都加入了阉党?
以前孙传庭觉得与阉党虚与委蛇都晦气,他的高傲不允许他低头。
现在他倒是与宦官沟通起来,倒是游刃有余。
这些人贪财的属性,当真是一点一个准,根本就无法避俗。
京师。
朝廷在应对辽东战事的时候,有官员上书锤匪贺今朝“乞和”。
这件事一下子就让崇祯眼前一亮。
说实在的贺今朝占据三省之地,让朱由检极为忌惮。
此人占据的地盘要比关外的鞑子多上许多,再加上平日里战绩颇为辉煌,一副穷兵黩武的模样。
如何能让崇祯不心生忌惮?
朱由检听到贺今朝竟然派人乞和,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急忙叫来陈新甲分析一通。
毕竟流寇乞降,诸如张献忠等人皆是想要获得喘息的时机。
杨鹤、陈奇瑜、熊文灿等人因为招抚都付出了代价。
陈新甲则是觉得,跟谁议和不是议和啊?
大明朝廷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是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越发着急的地点。
集中精力剿灭一处灭火的地方,再去灭下一处。
否则处处着火,处处都要照顾到,大明目前已经没有这种实力可以折腾了。
故而媾和之事,纵然不好听,为了大局为重,他也愿意背上这个骂名。
以举人身份做到正二品尚书要职的第一人,他在边疆历练多年,有才干之外,不可避免染上了大明官场的习俗。
那就是:不能保持自身“廉洁”。
“出淤泥而全染”是大明官员的通病。
毕竟以大明如今的名声,外有数次外虏叩边,掳走大批百姓,掳掠财富,不能制止,也不敢追击。
内有锤匪占据三省之地,其余流寇多省流窜作乱。
朝廷几次加派,导致百姓从贼者越来越多,赋税难收。
这种情况之下,大明还需要维持什么“好名声”?
在陈新甲开来,不过是一帮不缺吃穿之人,还想法子往自己脸上贴金。
可背地里全都是鸡鸣狗盗之徒。
他们除了拖大明的后腿,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纵然陈新甲只是个举人出身,他也想要为大明再续二十年的辉煌。
故而执政后行事作风,颇为大胆。
陈新甲则是开口道:“陛下,我等理应先稳住贺今朝,山陕之地大旱连年。
他为人穷兵黩武,听闻麾下士卒待遇极为优厚。
但他养了那么多人,锤匪士卒日常吃喝都难以为继,如何能发动长久的战事?
故而贺今朝定然不想朝廷前去攻击他。
我大明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对付其余流寇和关外的鞑子。”
“陛下,我大明绝不能与锤匪贺今朝议和。”
刚刚通过陈新甲的努力,从诏狱放出来的傅宗龙,立马就表示了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