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商贩、佃农等等蜂拥而至。
甚至还有不少士绅都来请贺今朝给他做主。
毕竟左良玉以前还只抢一抢穷鬼的钱,但现在嘛,当然是谁有钱抢谁的。
左良玉聚集了二十万乌合之众,早就把襄阳祸害的不成样子了,天怒人怨也说的过去。
难得的所有阶级都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左良玉,迎接王师的到来。
然后作为先锋的高一功在当地百姓的主动当向导,带领锤匪绕过左良玉设防的地方,从白马洞渡过汉水。
当地百姓纷纷帮住锤匪合力拖拽拉沉重的火炮,协助大队人马渡过浅滩,锤匪的先头部队很快就逼近襄阳。
左良玉再也没有要坚守襄阳,阻挡锤匪的雄心壮志,而是拔营东遁,所过之处“焚庐舍,夷井灶,鸡犬无所留,千里一空”。
第二天,高一功才带队进入襄阳,获得了城内百姓的大声欢呼。
等到贺今朝进入襄阳城后,街道上巡逻的锤匪士卒也变得密集起来。
同样也恢复了一些商业活动,但是对于锤匪的行事作风,百姓心中还是有着些许的怯意。
谁也不知道锤匪会不会变得那么与人为善一二。
贺今朝骑在战马上,也看出来了周遭百姓的怯意,毕竟一个新政权想要获取信任是极为不容易的。
特别是在通讯不发达的如今,湖广的百姓能否听到山陕之地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都不一定有机会听闻。
尤其是在大明地方官府的层面而言,更加不想让底层百姓得知锤匪治下百姓的日子是怎么做的。
所以会不予余力的污蔑锤匪以及其他流寇的名声,你们当牛做马为朝廷贡献赋税,养如此多的士卒,就是为了不让锤匪和流寇来抢掠你们。
可在官军的行事作风面前,这个童话早就被捅破了。
要不是左良玉做的实在是过分,这些百姓不曾听闻过锤匪的行事作风,都不会主动来帮忙的。
实在是大明官军胡作非为他妈逼的!
待到贺今朝进了襄阳府衙,高一功汇报已经把新的襄王朱常澄以及其余郡王都给控制住了。
当年张献忠为了刺激崇祯杀掉杨嗣昌,借了上一任襄王以及他大部分家眷的脑袋。
可惜在崇祯心中,杨嗣昌的地位要比襄王高多了,虽然痛哭一场,但根本就没有舍得追责杨嗣昌。
甚至哭也不过是逢场作戏,朱姓宗室的血缘关系,薄弱了许多。
给崇祯报丧的就是逃跑的朱常澄,朱常淦二人。
朱常澄说是第九代襄王,但崇祯依旧没有让他继承爵位的机会。
大明现在也没有闲钱分封藩王了。
二人被带了进来,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因为他们都听说了他爹等人的惨剧,事后也见到了被烧的不成样子的遗骨,哪还能分得出谁是谁呢?
“府中哪里还藏有粮食,说出来秦王就饶尔等全家性命。”
吉珪对于大明的藩王早就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了。
或者说锤匪士卒也都没有了。
他们在太原街道上经常扫大街,收夜香之类的,谁都知道。
这种曾经高高在上,动动手就能捏死你的王爷,在锤匪治下都干这种寻常百姓干的活计,对于百姓而言,教育意义极大。
贺大帅留他们一命,已经算是仁慈宽厚了。
朱姓王爷目前就只有分封在宁夏的庆王这个王爷选择主动投降,经过再教育后在锤匪治下当官。
如今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正常过日子,那也是够用的。
其余被欺压的朱姓王孙子弟,多数被锤匪吸入阵营当中来共同反抗大明。
当然还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