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独特优势(2 / 3)

企业管理模式,跟跨国药企没有多大区别。

对于许总编的说法,方翰民不置可否,“基于这样的理念,企业既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又能为患者提供越来越好的医药产品,这不正是医药研发和生产从业者的追求吗?”

许总编不住地点头赞同,“你说得很好,多年来国内医药行业研发和生产处于脱节状态,从事研发的部门,不知道医药企业和患者究竟需要什么药品,科研选题往往闭门造车,取得的研发成果实用价值不大,对人才和资源都造成了很多浪费。你们的做法很有针对性,科研选题始终以实用性和超前性为导向,不做无用功,既节省资源,又让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有成就感,这也是吸引人才的有效办法。”

因为有很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两人聊得热火朝天,以至于老许自己都觉得有点困倦了,他抬腕看了看表,“哎哟,这么晚了!方厂长,打扰你休息了,不好意思,我该告辞了。”

方翰民也看了一下时间,“才十点来钟,不晚,许总编,咱们难得见面,再聊一会儿吧。”

“你们坐了二十来个小时火车,一定很累,再说,时间也不早了,明天还要开会,该休息了。”

许总编年过六旬,不适合熬夜,方翰民不再挽留,他把老许送到电梯口,回到房间后,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也感到困倦了。

第二天一早,方翰民跟三位同事洗漱完毕,在规定时间吃过早饭,按时来到会场。

年会第一天的议程是论文宣读,唐剑和赵春明被安排在第二和第四位出场。上台以前,方翰民再次叮嘱他俩,这只是一次照本宣科的例行公事,不必紧张,两位年轻人顺利完成了任务。

就在方翰民聚精会神聆听第六位出场人宣读论文的时候,一位西装革履,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朝他这边走过来,并在他旁边的位置坐下,由于方翰民把注意力集中在主席台上,旁边的中年人根本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中年人在方翰民胳膊上拍了一下,“方厂长,还认识我吗?”

方翰民侧身看着身旁的中年人,“咱们好像见过面,不过不好意思,我一时想不起来。”

“听说你当厂长了,贵人多忘事嘛,想不起来也很正常。我提示一下,记得两年多前,还是在这样的场合,报到那天晚上,组委会举办招待会,许总编让你跟几位专家坐在一桌,那一桌就咱俩喝酒最多。”

方翰民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情形,片刻之后,他一拍脑门,“你是华昌医药工业研究院的李教授吧?”

中年人点了点头,“终于想起来了吧?”

“两年多没见面,但你提醒一下,我就想起来了。李教授,这次年会,你们单位来了几个人?”

“我是特邀嘉宾,还有两位同事,一会儿也要宣读论文,但他们跟我不在一起,我本来跟新光医药研究院的费教授坐在那边,许总编说你在这里,我就过来看看你。”

李教授是业内知名专家,主动过来打招呼,方翰民哪敢怠慢?他立即站起身来,主动握住对方的手,“李教授,应该我去看你们才对,但我不知道你跟费教授也来了,失敬失敬!不知者不为怪,请你海涵。”

作为技术专家,李教授好像不太在乎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你都说了,不知者不为怪,有什么可海涵的?要怪就怪老许,他要是昨天把你的消息告诉我,咱们几个昨天晚饭就坐在一桌了。不过老许年纪大了,考虑不周,情有可原。”

李教授跟许总编是多年的老朋友,他们之间可以随便开玩笑,方翰民却不能参合其中,他岔开话题,“李教授,咱们回那边,我去跟费教授打个招呼?”

两人走了过去,见许总编正陪着费教授小声说话,到了跟前,方翰民恭恭敬敬地打招呼,“费教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