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犹疑不定(1 / 2)

花重大明 乱花西子 75 字 2020-12-12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没忘了对后世子孙的训诫,颁布了《皇明祖训》,严苛之至,令人心惊。

它相当于一部家法,若违反了家法会被踢出朱家家谱,以奸臣处置。

朱元璋尽心尽力为皇太孙朱允炆筹谋太平的江山,但他绝对不会料到放虎以自卫,实则引火烧其身。一个迟暮的老人在两个仆人的搀扶下徐徐走进轩辕寺。

老人须发全白,体力衰微,但他刚毅的神情,如炬的目光显示出他呼风唤雨的威望和赫赫扬扬的光芒。

他身边的仆人身形矫健,步态轻盈。

他们对老人的恭敬除了职责之外,还有赤诚。

他们不仅把老人当做主人,还把老人当做头顶上的天。这个老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尽管他为后世安排的滴水不漏,还是感觉日夜难安。

在感知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不多之后,他想最后一次听听上苍的忠告。

朱元璋替朱允炆找了几个能守住大明江山的人,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

这三人都是修为很深,威望极高的儒家大师。朱元璋认同治理天下需要仁政的观点,因此选择了三位儒家学派的坚定守护者。

他相信他们能在太平盛世辅佐朱允炆成为一个仁德的君王,同时,以忠孝节义为人生信条的儒者势必会对帝王忠心耿耿,绝不会以下犯上,谋反作乱。然而,朱元璋还必须考虑到战乱。

在他一次又一次平定边疆的过程中,大明王朝已经显示出了越来越强大的实力,周边外邦暂时不敢轻易冒犯大明。

可是,若他朱元璋不在了,外邦是否会欺负他的孙儿?何人能替他的孙儿平息动乱,安定局面?

在战争中,这些儒学大家不会改变陈腐的书呆子气,他们纸上谈兵而不善实战,朱元璋不能指望他们。

同时,“强枝弱干”的惊天响雷也像噩梦一样困扰着他,叶伯巨的奏章历历在目,洋洋洒洒的《奉诏陈言疏》言犹在耳,朱元璋关住了他的人,可是关不住他的话。虽然他不肯当众承认叶伯巨所提建议的合理性,但他比谁都清楚叶伯巨的话不无道理。大明现在的局势正是叶伯巨所说的“强枝弱干”。

在大明王朝版图上,他能征善战的儿子们包围着他初出茅庐的孙子,夹辅王室,镇摄四方。

这有利于大明对抗外邦,但也威胁到了未来的君主。

若他的儿子们不甘做枝叶,那么他精心布局的蓝图将支离破碎。

朱允炆年仅二十一岁,年轻稚嫩,没有阅历,但这并不是朱元璋最担心的。他深知自贤不如知贤的道理。善用贤人则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

朱元璋为朱允炆甄选的辅政大臣的智慧会使朱允炆管理好这个国家。

他担心的是朱允炆的心善仁慈,在他眼里是孙子的心善仁慈不讲究分寸。

仁善可以安民心,定天下,也可以被敌人当作武器。朱允炆的仁善使他不愿意看不到身后那些虎视眈眈的眼睛。

或许他看到了,但终究觉得仁善可以感化一切邪恶。

朱元璋可以帮朱允炆选择贤人,可以改善朱允炆所处的外部环境,可是他却没有办法改变朱允炆的性情。

自从朱允炆十六岁被立为皇太孙以来,朱元璋便日日将他带在身边,上朝带着,下朝带着,进膳带着,有时连就寝也带着。

他不仅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都传授给朱允炆,还想让群臣和藩王们对朱允炆产生一种信任,就像信任他一样。

朱元璋以一个普通香客的身份来到轩辕寺,他既想表达自己的虔诚也想听到真话——上天对他真正的启示。

江山的稳定完全容不得半点差错,他摒弃了皇宫中一大堆的占卜师和天师。

他们神秘兮兮卜算出来的命理无非是依据他的喜好和心情说出的陈词滥